苏州古城区河道试验调水冲淤 测试成熟后将全面推广
核心提示:利用苏州城区自流活水合理调控河道水位差,提高流速增加河道冲刷能力,把河道内的浮淤冲入外围大河,届时统一清淤。
相关原理
利用苏州城区自流活水合理调控河道水位差,提高流速增加河道冲刷能力,把河道内的浮淤冲入外围大河,届时统一清淤。
冲淤过程
一“蓄”:昨天一早,临顿河北端齐门河闸下水位控制在3.45米,南端水位控制在2.67米,水位差达到78厘米。
二“放”:开闸放水后,临顿河水流速顿时加快,据测量达0.95米/秒,是平时流速的一倍,随着流速的加快,河道水质也发生变化。一些累积在河床的附着物不时泛起,这些浮淤将通过干将河、官太尉河等流入环城河,届时统一清淤。整个调水冲淤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然后根据相关测试数据评估效果。
以往经验
引江冲淤保港和改善里下河水环境试验:作为省内首个调水冲淤试验,2007年初,通过引江水对里下河地区涝水外排四大港闸下游港道进行生态冲淤。36天的试验期间,射阳河闸等沿海四大港闸冲出淤泥沉沙108万立方米,下游河道平均冲淤深度达0.2米,港道排水能力明显好转。
昨天,一项调水冲淤试验在临顿河展开。通过自流活水工程控制水位,造成70多厘米的水位差,开闸后临顿河的流速0.95米/秒,强大的水流冲刷河床淤泥,带走浮淤,进而提升河道水体感观效果。该项试验借鉴了国内调水冲淤、冲沙的成功经验,并首次在城区河道开展试验,先期在临顿河测试,成熟后向古城区其他河道推广。
河道淤泥,特别是浮淤流泥,对河道水质、引排功能影响极大,是水体色、嗅、透明度等感官性状的重要影响因素。据市水利局副局长赵瑞龙介绍,2012年底,苏州古城区完成一轮大规模河道清淤。根据古城区河道平均淤积速率,新一轮河道清淤已提上日程,像临顿河目前的淤泥及浮淤厚度已有20厘米。但从上一轮河道清淤经验来看,城区河道清淤难度大、制约因素多:一是河道普遍狭窄,施工机械难以作业;二是干河清淤存在岸坡坍塌等安全隐患,半干式、湿式清淤法则存在工效低、成本高、清淤不彻底等问题;三是挖泥运泥与城市运行的矛盾突出。
“苏州城区启动‘自流活水’后,河道流速可通过水位差调节自由调控,这就为试验调水冲淤提供了基础”,赵瑞龙说,该项试验目的是借鉴国内调水冲淤、冲沙的成功经验,利用苏州城区自流活水合理调控河道水位差,提高流速增加河道冲刷能力,把河道内的浮淤冲入外围大河,从根本上解决城区狭窄河道清淤的历史难题,实现淤冲自然平衡,河床长年稳定。
昨天一早,临顿河北端齐门河闸下水位控制在3.45米,南端水位控制在2.67米,水位差达到78厘米。开闸放水后,临顿河水流速顿时加快,据测量达0.95米/秒,是平时流速的一倍,随着流速的加快,河道水质也发生变化。记者在临顿河南端的马津桥看到,水质变得浑浊,一些累积在河床的附着物不时泛起,“这些浮淤将通过干将河、官太尉河等流入环城河,届时统一清淤”,市河道管理处的田晨说,整个调水冲淤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然后根据相关测试数据评估效果。
据田晨介绍,水位差、流速等值都是根据河道淤积性状排定的,水位差控制在70厘米以上,同时,满足大于淤泥不冲流速要求。据悉,一般淤泥的不冲流速在0.3米/秒左右,粘土的不冲流速在0.8米/秒左右。苏州城区河道岸坡都有护砌,抗冲能力较强,试验河道目标冲淤流速控制在0.7米/秒-0.9米/秒。考虑到苏州古城区河道较多,先期在临顿河进行试验,为古城全面开展调水冲淤奠定基础和提供经验。(记者 陆晓华 实习生 高明伊)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