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乞讨”剌痛了人性的软肋

27.05.2015  01:49

    记者在地铁各车站采访数位乘客,大家均表示,对强行乞讨感到厌恶。根据读者和网友曝料,地铁乞讨现象屡见不鲜,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爬行乞讨”、“卖艺乞讨”、“带着小孩乞讨”、“装成盲人、聋哑人乞讨”、“称家人生病乞讨”等等。(人民网5月25日)

    乞讨现象,早已算不上新鲜事。在大城市,以地铁乞讨最为活跃;而在中小城市,沿街乞讨更是见缝插针。对于乞讨现象,人们会本能地施以同情,不论是处于真心,还是处于“形式所逼”,这些正义之举,都充满正能量,毫无保留地诠释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然而,从媒体曝光的乞讨行为来看,“伪劣产品”确实占据主导地位,难免让爱心献得有些委屈。乞讨者往往都善于变通,巧施布局,创新模式,尽可能以弱小的姿态迎取旁观者的怜悯,从而获得利益。于是,各种形式的“花样乞讨”应运而生,在众目睽睽之下,企图让人“雌雄”难辨。

    奇怪的是,对于“花样乞讨”的乱象,人们并非一无所知,即使明知可能有诈,也不会断然拒绝施舍,更多却是乖乖就范。不得不说,乞讨者的“攻心术”着实了得。或许,对于善良人们,因为难以掩饰油然而生的同情之心,也羞于避开乞讨者的死缠难磨、软硬兼施,就这样,乞讨者胜算在握,一次次变着“戏法”索取,总会轻松得逞。其实,很多地方的相关部门,常常会对非法乞讨现象进行查处,非但驱之不尽,反倒成为少数人短期逐利的热门职业。这便也罢了,让人难以琢磨的是,在这些参与乞讨的人群中,青少年和孩子的数量越来越多,使得我们没有理由不反思。

    从实际情况看,乞讨行为由最初的“原生态”演变成“跨时代”,其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不论是乞讨人群的变化、还是乞讨地点的变化、亦或乞讨模型的变化,都将愈演愈烈。试想,如果这样的群体长期存在,或呈漫延之势,无疑会产生链条效应,最终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将成为阻碍社会文明与进步、和谐与发展的隐形忧患。不得不说,乞讨者千方百计,编造出离奇的悲惨遭遇,早已剌痛了人性的软肋。

    然而,总有一些人,即使拥有健康的身体、发达的四肢、灵活的思维,也愿意以矮化自我的方式,换取别人的善心。他们宁愿放弃自尊,企图以最廉价的方式得到丰厚的报酬;他们宁愿牺牲诚信,因为这样可以轻松自如不劳而获;他们宁愿丢失道德,让原本美丽的青春容颜破败不堪。乞讨,本就是处于社会最低层的行当,但在利益面前,他们奋斗的意志早已泯灭,愿意在别人的施舍之下,毫无尊严地活着。谁敢说,这不是社会的悲哀?他们哪里知道,劳动最为光荣,即使以辛勤的汗水换回微妙的收入,但这收入绝对是幸福的、快乐的。

    可见,对面“花样乞讨”,我们再也无需隐忍,也无需显示慈悲为怀。因为,我们的慷慨解囊正是对假恶丑的放纵,或许因为我们的放纵,让一个时代诞生的公平与正义、文明与美好蒙受不白之冤。所以,面对本质彻底发生变异的乞讨现象,我们在呼唤以法治约束、以道德为镜的同时,公众也要明辨是非,只要是无理索取,就要学会坦然拒绝。当“投机”者无缝可钻,每个人都展示出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社会环境才将风清气正。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