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飞行员陆建航:听到英雄高志航牺牲立志要当飞行员
陆建航 都市时报记者文若愚/摄
抗战期间,中国空军曾痛击日军,图为武汉会战期间中国空军战机
口述人:陆建航
中国空军飞行员
出生日期1926年
驾驶飞机飞越驼峰航线
籍贯北京
现居住昆明
儿时就开始抵制日货,卢沟桥事变后逃难、为了抗日立志成为飞行员,因为反对内战离开空军当了体育老师,后参加云南起义。89岁老人陆建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是一名真正的爱国者。
从小拒绝购买日货
我不是昆明人,1926年出生在北平。父亲在卢沟桥事变前还曾担任过北平邮局的局长,配有小汽车。也因此,在北平生活时,家境还算殷实。
当时,东北、华北政治形势日益严峻。我5岁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因此,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教诲,没有国就没有家,不买日货,支持国货。那时,日本人开的中原公司里的货物,虽然比国货好,价格也便宜,但是我的父母从来不准我买日货,我们家只买国货。
卢沟桥事变前,日本染指华北以及中国的野心逐渐显露,当时的北平已经有了日本兵的身影,一些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也变得嚣张起来。
附近住的一名日本领馆官员的儿子也差不多10岁,和我差不多大。有一天,看到那个日本小孩对一名衣衫褴褛的中国小乞丐拳打脚踢,我看不过去,就冲了上去,很生气地质问他为什么打人。
没想到这个日本小孩非常嚣张,说:“你管得着吗?”听完他的话我更加窝火,对日本小孩说:“你打他的话,我就打你。”
对方摆出一副打架的样子,还挑衅说:“你来吧。”我就跟他打了起来。
那时候北平的小孩很多从小就学摔跤的,我一下子就把他按倒在地上了,然后他就求饶服输了。以后再和这个日本小孩碰面,他老远就会打招呼说:“你厉害,你厉害。”
立志成为飞行员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愿做亡国奴的父亲带着一家人从北京逃到太原,再从太原逃到了西安、汉中。逃难过程中,亲眼见到了日军飞机对平民的轰炸,见到了中国空军迎敌、战斗、负伤的情况。
我们逃难到太原时,亲眼看到和日军飞机战斗,负伤迫降的空军飞行员陈奇光,当时打下了日本陆军航空队“驱逐之王”的三轮宽少佐。他自己也负伤,在太原女子师范学校迫降。我亲眼看到他的手臂和肩膀被打了三个机枪眼,是学校的师生把他救出的。当时就觉得很悲愤,也很崇敬飞行员。
但在太原没几个月,日军竟然攻打到山西,无奈一家人又只得逃到西安。
当时,中国空军还出了个英雄叫高志航,很多报纸都在宣传他,我对他非常崇拜。可是,他还是牺牲了,他牺牲时举国悲痛。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希望能够成为飞行员,为抗战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西安的西北联大附中上了一年中学后,日军开始攻打潼关,担心西安不保的父亲又带着一家人逃到了汉中避难。到汉中后,汉中邮局照顾我父亲,分给我们一套房子居住。但在那里我父母没有工作,只能靠变卖家产来维持生计。到后来,一大家子人吃三个菜、一个汤都很困难了,日子很艰苦,与以前是天壤之别。
抗战时,中国空军损失很大,为了补充兵源,培养知识、技能卓越的空军军官,国民政府于1939年在四川灌县(今都江堰)蒲阳镇成立了空军幼年学校,第一期我就报考了。我想早点当兵抗日,入读幼年空军学校也不用交任何费用,而且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
当年报考的人很多,录取比例是100∶1。那年空军幼年学校打算招300名学生,最终合格的只有297人,我被录取了。
逃离学校考上飞行班
幼年空军学校虽然是军事化管理,但并不直接教飞行技术,而是学习文化知识,进行童子军训练。学习6年毕业后,才会升入航校学习飞行。同时,每天还要学习游泳、自行车、单双杠、摩斯密码、旗语、电报等童子军的训练。
同时,当抗战时期各地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时,我们的生活条件还不错。早餐都有鸡蛋、面包,有一段时间还有奶油,几乎每天都有肉吃,这比周边各县的普通中学的生活条件要好很多,我们的身体素质自然也比较强。因此,每当我们学校和附近中学举办体育比赛时,很多奖项基本都被我们的同学包揽了,尤其是田径项目。不过,当时该校学生优越的生活条件也不是白给的,学科方面只要有一科不及格,就将遭到淘汰。那时,诸如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这些,普通学校学习一年半的课程,我们一年就必须学完。为此,天才蒙蒙亮,很多同学就早起开始背英语单词。此后,从该校毕业,因身体原因未能升入航校的学生,有很多人也考上了清华、齐鲁等国内知名院校。
我没能等到毕业就逃离了学校。在空军学校上了3年学后,实在忍不住了,就想着早点参加空战,于是在1943年逃跑来到了重庆,报考当时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十九期留美飞行班。
结果竟然被顺利录取了,并到当时的英属印度学习飞行技术。我们为什么要去印度学习?因为当时中国很多飞机还是苏联援助的老式飞机,如果学员驾驶老式的飞机升空后遇到机动性能更高的日本零式战斗机,基本上都跑不掉,飞机被打下一架来就少一架。因此我们才被送到英属印度学习,但在初级班学习期间,我们的教官都是中国人,并没有美国教官。
反对内战
参加云南起义
初级班毕业后,我们从孟买乘船经过澳大利亚后在美国洛杉矶附近的港口上岸,最终到达凤凰城的雷鸟机场学习PT19、AT6、P40等战斗机飞行技术。他回忆,当时自己和白崇禧的儿子,以及国民党空军副司令毛邦初的儿子同在一起学习,但同学间并没有讲级别、讲后台的风气,对方也并不提及自己的父亲,同学之间平等相处。
在美国期间,陆建航感受最深的便是,美国全民支持二战的热情。不仅凤凰城的华侨在见到中国空军飞行学员之后表现得很热情,当时的军人俱乐部里更有电影明星来客串“服务员”给军人们送上饮料或蛋糕,更将自己的照片送给军人留念。
中国抗战胜利时,我依然在美国受训。从机场外一块大屏幕上看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机场外的街道上,无不是欢呼胜利的人群。1945年9月回国后,我来到昆明巫家坝机场,两次飞越驼峰航线,将中国积压在印度的物资空运回国。
但后来要打内战,他们要我运兵!中国都抗战8年了,不要自己人再打自己人。于是,我脱离空军,到白马庙附近的建设中学当体育老师,教学生打垒球。
体育老师的生活到云南起义时结束。云南起义时扣留了国民党的11架飞机,但此后飞行员又借机逃跑,于是起义空军的几个军官就来找我,叫我加入昆明保卫战。我本无意再参加任何战争,但国民党当时已经穷途末路,我就想着早点结束战争,所以最后就答应了。
此后陆建航获得了《起义人员证明书》,并长期生活在云南。1983年初,他获得“升空作战有功人员”称号。至今他仍是一个不买日货的老人。(都市时报记者 程权)
编辑:袁艳责任编辑: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