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守护群众“舌尖安全” 昆明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来源: 昆明日报
2016年,昆明被列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以创建工作为契机,昆明市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6年多来,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机制,推进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智慧监管”“信用监管”“行刑衔接”等9个典型经验;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建模式,聘任媒体记者担任监督员,聘请1万余名外卖骑手担任流动宣传员;强化食品安全执法监督,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守、查、保”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食品市场秩序稳定,让市民吃得安心。
近三年,全市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超过98%,未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引发广泛关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状况稳中向好。2022年6月,昆明市创建工作通过省级初评,获得向国家推荐提名资格。
高位统筹
推动落实“两个责任”
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昆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的艰巨——总人口846万,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共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9.8万户,其中食品生产单位2115户、食品销售企业7.6万户、食品餐饮服务单位6.6万户。
市场庞大,且小规模商户占比重,是昆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难点。为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昆明市高位统筹,于2016年12月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36个市级部门成为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实施包保责任制,督促各地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
针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小散弱”特点明显、精深加工企业不多的难点,昆明市细化分级分类,全面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协同配合工作机制,提高监管的靶向性;连续9年对高风险餐饮单位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做到企业和品种全覆盖,提升事前风险预判与防控能力。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几年中,昆明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市级近三年共安排食品安全保障经费1.32亿元,年均增长6.2%。
与此同时,昆明市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市民群众、媒体记者、外卖骑手参与监管,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2022年4月,市政府食品安全办聘任13家主流媒体记者成为媒体监督员,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收集和反馈群众对食品安全和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202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上,4家外卖平台的1万余名外卖骑手成为创建流动宣传员。2022年10月,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举办昆明市食品安全政治协商主题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食品安全建言献策。持续开展食品安全“问计于民”调查活动,共吸引320余万人次参与。聚焦群众反映的问题,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等活动。2022年以来,针对群众最想抽检的肉制品、乳制品,组织市民代表进到商超抽检产品;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邀请消费者送检蔬菜、肉、面条等食品,让消费者放心买、安心吃。
筑牢屏障
建立智慧监管新模式
2022年3月1日,“昆明市场监管”抖音号上线,一年来吸粉20万人,成为社会共治和智慧监管的新阵地。
“大表姐,帮我们检查下网红串串店干不干净”“小表妹,带我们看看年货街的东西有没有质量问题……”抖音号上,网友“喊话”市场监管部门、和抖音主播互动交流。执法人员有问必答,带着广大网友深入知名连锁店、街边小店、网红商店等开展检查,用“你点我检”的方式回应群众关切。“‘昆明市场监管’抖音号让我感受到监管的决心和力度。执法人员和我们积极互动,带我们‘云’检查,调动了普通市民参与监管的积极性。”市民小洁说。
19. 8万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单靠人力无法全面覆盖,“智慧监管”成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新举措。2021年12月,昆明智慧市场监管系统上线,搭建起“昆明市市场监管数据中心”和“昆明市市场监管调度指挥中心”,将食品、药品、质量等安全监管集合在一个平台统一调度,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平台申报信息、反映问题。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完成2000余名市场监管人员和2271466户市场主体的数据归集。平台搭建以来,支撑完成COP15第一阶段会议食品安全保障、农村客堂管理、冷链食品风险排查、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等多项任务。
COP15第一阶段会议期间,通过昆明市智慧市场监管系统,实现食材从种(养)殖基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赋码追溯,构建了“全过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探索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农村客堂通过扫二维码,实现承办宴席在线申报、在线备案,乡镇食品安全工作人员实现在线审核、在线监管。全面推行“餐饮安心码”,建立餐饮消费“码上评”、餐饮安全“码上管”、餐饮问题“码上改”的智慧监管模式。
加强执法
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请建立一个食品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把各类证件公示出来”“工作人员的健康证要公示出来”“奶茶店散装原料要标注制作时间和限制日期”……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执法人员通过日常监管、专项行动等方式,对食品经营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商家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对违法行为则严厉查处。
近年来,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散装白酒、校园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为抓手,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等专项行动,通过严格执法对经营者形成震慑。2022年,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15.49万户,发现并处置风险问题6526个;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333件,农业农村部门办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40件,公安部门侦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87件。
此外,昆明市市场监管部门、公检法等加强联动,探索“行刑衔接”新机制,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市场监管、公安部门通过市、县(区)、所三级联动,形成执法合力,加大对食品药品、知识产权、产品质量等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法检两院、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加强衔接,明确案件移送、线索传递、涉案物品仓储处置、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联席会议、考核标准等工作规范,坚持“有案必立、有案必查”,深入开展“春雷行动”“铁拳行动”“昆仑行动”“守查保”等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建立定期联合巡查及阶段性突击检查结合机制,坚持“巡查+普法”两手抓,健全市场巡查台账及信息共享。
打造典型
以示范引领守护食品安全
在创建过程中,昆明市结合城市实际,采取具有示范意义的亮点举措。
“信用筑基”推进食品安全分类分级监管。建设“昆明市市场监管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系统”,归集企业属性、登记许可、日常监管、监督抽检、行政处罚等信息,为全市食品类市场主体建立信用档案;构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三类主体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将食品安全信用状况与特殊食品准入相衔接。
“互联网+”助力校园食安治理数字化转型。昆明市市场监管、教育体育两部门协力,推进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全市学校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平台将接入的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后厨推上“云端”,师生、家长通过手机App或扫描二维码即可看到后厨“直播”,家长委员会代表可随时随地查看餐食加工过程、学校食堂或校外供餐单位电子台账及从业人员信息等,并进行评价和举报。
“科技创新”推动高原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推动高原特色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实施,促进科技成果应用示范;认定昆明市高原特色高效、安全养殖研究领域院士工作站、昆明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领域院士工作站等专家工作站;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稳增长和树标提质计划,促进食品安全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51家企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经营环境。自2018年以来,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集贸市场补助资金1亿元,共改造提升194家、新建扩建32家、取缔关闭37家、收购回购2家,市场软、硬件水平明显提高,环境卫生明显提升。昆明市开展农贸市场智慧化建设,打造一批全省智慧化农贸市场示范样板,采用“互联网+实体经济”模式,实现“信息公示、交易溯源、联网监测”。
抓实工作
推进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
食品安全监管没有终点。下一步,昆明市将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从六个方面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抓责任落实,对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全覆盖精准划分,建立落实四级包保责任制,完成“三清单一承诺”签订。
抓日常监管,突出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业服务等关键环节,构建食品安全完整闭环,守住不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底线。
抓重点整治,以实施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等为抓手,开展全域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从严从重打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抓社会共治,多渠道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通过食品安全业务交流、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完善投诉举报机制、推广食品安全责任险等举措,构建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新格局。
抓示范创建,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确保昆明市2023年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验收,力争50%以上的县区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验收,同时探索实施昆明市食品安全示范企业等示范创建细胞工程。
抓能力建设,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基层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监管能力,织密织牢食品安全治理基层网底。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全面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好春城人民“舌尖上的安全”。(记者董宇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