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催热“离岸金融”
15.12.2014 14:45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新金融记者 袁诚
“急先锋”
在天津自贸区获批之前,记者曾与多家金融机构负责人交流,其中商业银行对自贸区的发展期望很高。他们认为,自贸区带来贸易、投资的便利化,而在这投资与贸易增长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看到了大量融资、结算、货币兑换、中间业务等市场机遇。这也不难理解,在自贸区试点中,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服务机构总是充当了注册投资的“急先锋”。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此前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坦言,“金融企业最看好自贸区内的跨境融资和资产管理业务。”在一线管住、二线放开的监管逻辑下,自贸区区内与境外市场完全开放,全球范围内的信贷业务、贸易结算、投资理财等金融需求被陆续释放,其中很大一部分贸易、投资业务的性质变成了离岸业务,催热离岸金融市场。
为在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分一杯羹,无论是银行、保险、证券还是支付、小贷等其他金融服务主体,都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考验各业务条线的管理模式。比如区内商业银行分行的管理方式可能参照海外分支机构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也可以尝试引进国际上先进的金融企业管理经验,在自贸区加以实践。
“天津发展自贸区,不单可以巩固自身地位,还可以辐射东北、华北、西北等更广泛地区,激发北方经济发展活力。”财经评论人士柯荆民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津自贸区设立后,前期会有各类内外资金融服务机构进驻,以构筑良好的硬件服务环境,后期则更应根据天津自身的城市特点,借助港口及仓储优势,重点发展投资、贸易、港口等业务,以服务实体经济。
有限度开放
不只是金融服务机构,居民、企业乃至非居民(包括外国自然人、港澳台同胞及居民以外的自然人、法人等)对自贸区的期待也各有不同。
记者采访中发现,居民对自贸区的发展倾向于是否开设免税店、个人消费贷款等层面;企业则冀望获取较低成本的融资;非居民看重是否有好的投融资机会、贸易结算是否方便等。
一位在东疆港从事工程分包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从去年9月份开始参与了东疆港地区的填海造陆二岛工程,涉及前期3000万元的分包工程,尽管忙得不可开交,但依然期待自贸区带来更多工程项目。
“我感兴趣的是支付及融资,尤其是跨境支付试点的进展。支付的毛利很低,一般依附于贸易、投资而展开,只有实现一定的规模化才能获利。”天津一位支付公司负责人告诉新金融记者,自贸区涵盖投资、贸易、金融等多个板块,每一个都是支付公司的潜在合作对象。
自贸区与国际市场紧密连接,借道自贸区,非居民则能够更为便利地投资中国企业,并参与国际结算、转口贸易、外汇买卖、证券交易等活动。自贸区所提供的投融资渠道均可为非居民所用。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人对自贸区的向往与跨境融资有关。一般说来,人们从国内银行、小贷、民间借贷等市场主体融资,其综合年化利率一般达到10%,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则更高。而通过境外银行、银团贷款等方式获取资金,成本一般只有2%、3%,远比国内融资成本低。于是,越来越多的境外资本向自贸区聚集,形成资金流入的洼地。
受访人士表示,为避开我国较为严格的外汇资本管制,很多中国企业远赴百慕大、维尔京群岛、塞舌尔等地设立离岸公司以获得在国际贸易中的免税或低税优惠,导致大量人民币海外投资及借贷行为难以监控,使离岸公司一度成为企业逃税、资本外逃的工具。不过,换个角度来看,企业想方设法到遥远的避税岛设立离岸公司也折射出市场对放松资本流动管制的强烈诉求,期望获得资金运用的更大主动权。所以,自贸区开设后,适度放宽个人及企业海外投资的外汇管制,通过合理可控的离岸金融业务吸引海外资本回归,将助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
在人民币国际结算日渐频繁、人民币兑换自由化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而由于自贸区内、区外的产品及服务价格有所差异,资本自由流动的背后也暗含巨大套利空间,引人担忧;如何管控高速流动的自贸区资本,避免金融风险过度蔓延考验各方智慧。参照上海自贸区的已有经验,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投资与贸易便利化的试点并非毫无边界,而是有限度、有步骤地开放,天津自贸区也不例外。 来源:新金融观察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15.12.2014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