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云南•穿越自然保护区】生态好日子才会好

06.08.2017  05:41

 

记者 庄俊华/文 陈飞 顾彬/图

云南网讯 “我们喝的水,从保护区内引来,直接通到厨房。”今年45岁的傈僳族汉子张会荣,对3年前的“引水思源”项目记忆犹新,充满感激。

张会荣家在苗尾乡天灯村委会八子地村民小组,紧邻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过去,村里的29户村民,用桶从穿村而过的滴水河里舀取生活用水。他也担心,牛马常从河边走,有时粪便也拉进河里,水里有病菌咋办?村民想从远处引水,可这要花一大笔钱。

天池保护区与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合作,在八子地建成30个蓄水池,每个蓄水4立方米,配套铺设引水管道,解决了村民“饮水难”。张会荣家田边,如今还立着当年竖的一块牌子:“请爱护植被,节约用水。”村民与天池保护区约定,不乱砍伐树林、不盗猎野生动物,注意防火,保护水源林。如今,有的村民种重楼,有的村民种百合。张会荣种植了0.4亩重楼、1亩百合。“收入比种洋芋、种包谷高多了。

去年底,天池保护区管护局给我们每家送了一个电磁炉,用电做饭比烧柴环保、方便。”八子地村民小组组长施利华算了一笔账:全家3口人,一天做两顿饭,过去要烧掉10斤干树枝。如今改用电做饭后,每天花费约1元的电费,时间节省了一半,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农活。

我们要争气,要保护好森林。”今年65岁的村民施述开说。她的儿子,就是一位护林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她家建了3间“栅片房”,从自留山砍了大约20立方米的木材。她说:“现在,大家都舍不得砍树了,房前屋后都种树,建房都改用砖了。

雨后的大浪坝草甸,绿茵茵的一片,赏心悦目,比油画上的风景还漂亮。

草甸保护得好,游客越来越多。我过去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家里就能开饭店。”功果桥镇海沧村委会暑场村村民李秀莲,对近几年来的变化如数家珍。电通了,水通了,路通了。过去,家里种菜卖,遇到赶集日,天不亮就起床,人背、马驮送到县城。去年,家里开起“农家乐”,家里种的菜,全部上了“农家乐”的饭桌。目前,已经接待好几千人。她说:“环境好了,生意好,我们也要爱惜草甸,让环境天天都好。

周边社区发展了,我们自然保护区压力就减小了。”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尹瑞何介绍。近年来,他们以点带面,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在“保护与发展”上寻求突破。今年7月,5名护林员发起成立了“云龙天池源宝专业合作社”,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原生态的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让来自社区的护林员,成为致富带头人,带动社区群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