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自然保护区】云龙天池:人与自然的共同家园
记者 谭晶纯 程三娟 尹朝平 庄俊华 朱金磊 顾彬 陈飞 普建彬 周柯妤
云南网讯 晨阳恣意,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湖面把蓝天流云青山沿着水迹线轻轻浅浅地润染开来,隐去日月星辰更迭的波澜,把剔透的宁静,从眼里一直送到了心底……
这,就是我们对云龙天池的第一印象。
7月27日至29日,云报集团融媒体采访团三进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最新《云南自然保护区年报》显示,在2015年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中,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才3年的云龙天池管理水平等级被评为“优”,成为云南省被抽查的3个保护区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美丽云南·穿越自然保护区”采访活动第二站选择云龙天池的主要原因。
从云龙县县城沿着蜿蜒的公路西行20余公里后,进入一片茂密松林环抱的高山低洼地带,我们被这样的景致惊呆了。眼前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以及空气中满溢着的松树清香、青草气息,深深地迷醉了我们。
“这里是云南松的家园。” 云龙天池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尹瑞何边走边给我们科普,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腹地,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由南北不相连的两片区域组成。南部为天池片区、北部龙马山片区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接壤。保护区里有大面积连片的云南松天然林,群落高挺,植被连续性好,是云南松天然基因库,为全省人工造林、恢复植被和木材生产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先生就提出在此地保护云南松种质资源,1983年,云南省林业厅报请省政府批准建立云龙天池省级自然保护区,将云南松种质资源列为主要保护对象。
踩着厚厚的松毛层,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随处可见笔挺高耸的云南松林簇拥出一面面绒绒的绿色松针挂毯,阳光照耀下,古松树干上龟甲状的树皮泛出金色的光泽。在这里,同样伟岸的还有云南铁杉林,它们是这里的第二大植被,最大的“铁杉王”4人都无法环抱……
“这里是红豆杉的家园。”云龙县森林公安局天池派出所所长唐玉明告诉我们,红豆杉树是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是植物中的活化石。因为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紫杉醇,对晚期癌症具有抑制作用,云南境内的红豆杉曾在世纪之交遭受了一场大浩劫,云龙境内的红豆杉也未能幸免。云龙有云南红豆杉(喜马拉雅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有据可查,中国最大一棵云南红豆杉曾位于云龙旧州镇(现功果桥镇),直径达2.6米,有3800多年的树龄,却在2001年时被人残忍剥皮毁灭,红豆杉野生种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毁灭与保护的较量中,有血泪、疼痛,也有警醒、希望。如今的保护区里,幸免于难的红豆杉正安然生长,随处可见红豆杉幼树随风摇曳……
“这里是滇金丝猴最南端的家园。”管护局副局长李权张介绍,2015年,在天池片区的小坪监测发现滇金丝猴种群,该区域目前成为中国最南端的滇金丝猴分布区。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之一,仅分布于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的狭长区域。龙马山片区的滇金丝猴在2004年时有70多只,2016年增加到150只左右。正是因为这些精灵的存在,云龙天池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被列为主要保护对象。2015年5月,一只刚成年的雄性滇金丝猴被父母赶出家门另立门户,误入村民家中,被保护区管理局救护后,在天池边上的临时住所度过了半年的救护时光。护林员李施文至今记得把它放归自然时,它转身驻足回望、迟迟不肯离去的情形。
从大浪坝丫口经小坪到石马箐口子,5个多小时徒步穿行在暖湿性针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温凉性针叶林中,骤雨突降,汗水与雨水相融流淌。在为方便滇金丝猴“走亲访友”而搭建的“生态廊道”上,人们种下的一棵棵小树苗,从脚边向远处莽莽的原始森林延伸……
“这里是云龙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家园。”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管理科负责人张利周说,天池是云龙县城的主要饮用水源地。2008年以来,云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干旱气候,完整而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确保了云龙县城以及周边社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多年的保护成效得以凸显。“现在,天池蓄水量达到770多万立方米。”
暴雨过后的大浪坝,森林青翠、草甸碧绿、溪水清澈,脚起脚落处,松软的草地上出现了一个个清亮亮的小水洼,色彩缤纷的小野花和大大小小的菌子随处可见。1983年天池被划为保护区之后,森林和沼泽化高原草甸湿地功能逐渐恢复。“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原森林、高原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保护对象的代表性在全国自然保护区中具有唯一性。”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科研所负责人徐会明说。
为了保护好这片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家园,保护区的管护者们下足了功夫。
“我1984年就进入云龙天池保护区工作,当时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我们人背马驮带生活物资进山一待好些天,经过多年异常艰难的抢救性保护,才有了今天。”1998年至2012年底担任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现退居二线的却建华说。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探索保护区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巡护助手APP’已可实现资源数据的即时采集与汇总,我们还按照每平方公里一台红外相机的布设,实现对保护区的全境监测。今年4月,保护区龙马山片区的红外相机监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的活动影像。”张利周边介绍边拿出手机向我们展示护林员传来的巡护信息。
“如今,保护区已经成为云龙县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和蕴含丰富水资源的林业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体。”徐会明说。
一池有故事的水,一群有故事的人,一个有故事的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