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云南扶贫攻坚走新路结硕果综述
曾经的独龙江乡因山水阻隔、交通不畅,每年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
2010年以来,通过5年的“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独龙族群众穿越时空,过上了祖辈们做梦也想不到的生活。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不能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庄严承诺的生动实践。
“独龙大捷”只是云南“十二五”扶贫攻坚战役中的一次阻击战。近4年来,183亿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73亿元各界帮扶资金、385亿元扶贫贴息贷款,让云南的扶贫攻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东西协作、社会参与、群众自力更生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近4年来,全省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40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2500多元,走出了一条整村、整乡、整族、整县、整州推进的扶贫开发新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大资金投入,瞄准贫困对象,聚焦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小康路上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都不掉队。”这是省委书记李纪恒为扶贫攻坚这个“全省最大民生工程”许下的民生承诺。
目前,云南已建立起了高效的扶贫体制机制,正在同步推动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两个“轮子”一起转。
建立有效“减贫摘帽”机制
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在2011年底尚有贫困人口1014万人,居全国第二位。在中央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云南涉及滇西边境、乌蒙山、滇桂黔石漠化、藏区4个片区,涵盖15个州市91个县(含4个嵌入县和2个天窗县),片区数和片区县数均居全国第一位,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要求,提出了全省扶贫开发“12355”工作思路。“1”是实现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确定的“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一扭转”目标任务;“2”是同步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两个重点;“3”是对贫困地区年轻一代着力加强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对留在农村且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员着力培训,培育产业发展能力,推动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着力完善社保实施托底的3个层次脱贫路径;“5”是做大蛋糕、找准平台、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合力推进的5项工作要求;另一个“5”是围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基本队伍的要求,打造整乡推进、雨露计划、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安居工程5大扶贫品牌。
按照“12355”思路,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围绕七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细化23项具体配套措施,现已制定出台17个实施办法。为提高扶贫项目的执行效率,省级除保留扶贫整乡推进和产业项目审批权外,其余的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州市。与此同时,加大了扶贫开发成效、贫困人口变化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等考核指标权重,把扶贫开发作为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扶贫责任。特别是针对扶贫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了互助资金绩效考评机制和资金分配机制,筑牢扶贫项目资金“防火墙”,确保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安全运行。
打造精准扶贫“5大品牌”
沿着金沙江边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崭新漂亮的藏式民居映入眼帘,这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达日综合开发项目——色贡通、习龙通移民新村展现出来的新景象。
2011年,156户898位村民从高寒生态脆弱山区搬迁到达日村,通过集生态、移民、扶贫、产业建设“四位一体”的集中连片开发战略,一举走出了过去就地扶贫、长期投入、重复投入、长期贫困的“扶贫怪圈”,实现了“人下山、树上山”的生态移民。村民们离开了世代生活的高寒山区、生态脆弱区和地质重灾区,迁到了靠近市场、交通较方便适宜居住的地方,人均拥有0.4亩基本农田,户均拥有170平方米的砖混主体房屋和104平方米的牲畜圈。
像迪庆藏区一样,得益于整乡推进、雨露计划、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和安居工程“五大品牌”的精准扶贫,中央确定的全省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实施扶贫开发项目为抓手,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收入为目标,以产业化扶贫和农村技能培训为重点,城镇化率逐年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我省有效利用金融扶贫“增投入”,财政资金“巧用力”的作用,带动信贷资金“输血”扶贫。近年来,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85亿元,其中发放扶贫到户贴息小额贷款255亿元,发放扶贫项目贴息贷款130亿元。小额贷款覆盖全省127个县(市、区)的1200多个乡(镇)1.12万个村(次),扶持贫困农户90多万户(次),受益农户年均增收达2300元以上。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覆盖全省15个州(市)72县(市、区)的3216村,受益贫困农户达32.8万户,项目带动贫困农户受益并实现年增收1100元以上。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到去年底,全省还有贫困人口574万人,93个片区县、重点县,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位、片区县和重点县数量居全国第一位,仍然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
未来5年,是我省扶贫开发的关键阶段。要消除贫困,让全省4700万云南人民包括贫困群众与全国同步小康,实现共同富裕,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省扶贫办副主任吴遂表示,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将突出区域开发和精准扶贫两大战略,统筹素质提升、产业发展、社会保障3个层次脱贫路径,实施整乡(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社会保障3个层次脱贫路径,实施“5大品牌”,落实好做大蛋糕、找准平台、创新机制、重点突出、合力推进5项工作要求,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聚焦4个连片特困地区,做到水、电、路、能源、住房、信息、素质提高、产业发展8个扶持到村到户,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工作格局,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
力争到2020年,基本解决574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9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县脱贫摘帽,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协调推进,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把钱用在刀刃上,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吴遂说。
记者 李莎 王淑娟 胡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