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秋教授遗体捐献仪式在昆明医科大学举行

20.12.2015  11:11

学生们向胡素秋教授遗体鞠躬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为人一生,最简洁的概括,只有两个字:生与死。如何生,怎样死,则关乎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昨日上午,我省著名妇产科专家、昆明医科大学教授胡素秋遗体捐献仪式在昆明医科大学举行。老人的亲友、学生将小小的礼堂挤满,队伍甚至排到了外面,虽然下着雨,但没有一个人撑伞。“我们在雨中静默,更能感受到胡教授的伟大,遗体捐献让我们这些90后的学生明白,死亡不过是另一种开始。

贡献

坚持坐诊到85岁

胡素秋1922年10月出生于昆明,1949年7月在云南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完成六年制本科学习,毕业后在甘美医院妇儿科任助理住院医师,1950年3月到云南大学医学院(1956年独立建院为昆明医学院)及第一附属医院工作,1957年至1958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进修,1964年调入昆明医学院(2012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1978年至1985年任妇产科主任兼教研室主任,1993年4月退休。退休后一直坚持门诊工作至85岁高龄,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她热爱一生的工作岗位。

胡素秋曾任中华医学会云南分会妇产科学会委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云南分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并当选为昆明市第三、四届妇女代表、昆明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昆明医科大学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优秀教师;两次获昆明市五华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1983年9月获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云南省首届民族团结模范称号,并作为云南省第十届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参会。

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5年,胡素秋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挽救了不少病患的生命,赢得了赞誉,为云南省妇产科专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重情

追随爱人捐献遗体

2005年3月8日,胡素秋和她的丈夫、“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功功臣”、“全国全省劳动模范”、云南省神经外科奠基人、昆明医科大学教授李秉权,一起填写了无偿捐赠遗体申请表,夫妇同时申请捐献遗体,这在当时尚属罕见。当年3月29日,李秉权教授去世并捐献遗体,成为我省医学界捐献遗体第一人,他体内的病灶制成了病理标本,骨骼制成了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的骨架标本,李秉权实现了遗愿。当时83岁的胡素秋说:“我支持他,我死了以后也要捐献遗体。”10年后,93岁高龄的胡素秋老人无疾而终,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儿女表达了“把自己的遗体捐给母校做研究,让自己能在倾心的岗位上继续站岗,这样能让她和爱人真正做到生死不相离。

胡素秋曾在自己的传记《九十自述》中写到丈夫李秉权去世后的感受,“巨大的打击突如其来,令我痛不欲生,归家后彻夜未眠,思前想后,忆及他的话语,豁然猛醒。作为未亡人的我,应该听他的话,多考虑一下所有关心爱护自己的人们,一定要好好活着。

胡素秋的家人和朋友告诉记者,李秉权已逝世10年,但胡素秋家里书房摆设仍和李秉权生前一样,因为“这样才能感觉到他还和我在一起。”夫妇感情至深,让儿女和朋友们感触颇多。要知道,夫妇俩的爱情故事在当时是多么让人惊叹!因为胡素秋是将门之女,而当时李秉权却是一个寒门小医生。将门之女为何爱上寒门小医生?

胡素秋的《九十自述》如此叙述:“旧习俗婚姻需经媒妁之言,遵父母之命。一家养女百家求,何况我出身名门,文字甚好,面貌身材并不歪丑。从我刚上初中起,保媒者便络绎不绝。所提者都是文武高官和商贾巨富的子弟。可我从小性格反叛,婚姻大事怎能由别人说定!我选中李秉权是爱慕他的贫贱不移,自强不息,勤学刻苦,努力钻研,而且对我一往情深”。

一支派克钢笔,是胡素秋老人珍藏了跨世纪的宝贝。这是在1948年时,爱人李秉权向她求婚的礼物,花费了李秉权一个多月工资。虽已近70年,笔挂上“PARKER”(派克)仍清晰可辨。

理解

儿女尊重父母的遗愿

在昨日的捐献仪式上,胡素秋老人的儿子李向新说:“我母亲虽然是一名平凡的教师,但是母校给了她如此高的评价,于我们家族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慰藉,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

谈起捐献遗体的过程,李向新说:“我们一家人都是医生,当我父母于2000年提出这个想法时,我们毫无心理准备,但是我们都知晓捐献遗体对医学教育、科研、临床都有重大贡献,家人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尊重老人的决定,因为医魂是需要继承的。

小葬于墓,大葬于心。”肉体会消失,但胡素秋教授身上凝聚着的昆医人的优秀品质永远不会褪色,她的音容笑貌和精神风范,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春城晚报 记者 楚田 文 苏颖 摄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