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联通 昆明打好“一带一路”战略先行牌

09.04.2015  20:44

    万里丝路,千年沧桑。当古丝路上的驼铃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船帆渐行渐远之时,新丝路上的新引擎正喷薄待发。

        今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一新定位,激活了云南千年的“丝路”基因。

        昆明如何才能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昆明要当好云南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先行者,自身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好牌可出手?打好“一带一路”先行者这副牌,反过来对推动昆明的开放开发,又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用?

        手牌一:区位优势

        昆明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

        “‘一带一路’国内的前沿在云南,云南的中心在哪里?在昆明!”一带一路上,昆明可谓重要的节点城市。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偏居西南一隅的云南,其实拥有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孟。而作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昆明,又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利君介绍,从地缘区位上看,昆明处于亚洲的地理中心和五小时航空圈中心,处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三圈”交汇点,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近30亿人口的陆路大通道枢纽。

        除了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在陈利君看来,昆明拥有良好的外部条件。东南亚南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已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中国与东盟正在打造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关系不断改善。另外,东南亚南亚是世界重要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较快,昆明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经济体的合作。这些都为昆明融入“一带一路”和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创造了条件。

        区位优势是昆明最大的优势。昆明手握一张好牌,更要打好这张牌。

        手牌二:交通优势

        修好联通之路当好辐射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繁忙的云南考察之行特意将建设中的昆明火车南站作为重要的一站,这是因为今后的昆明南站将是“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辐射东南亚的重要基础设施。习总书记殷殷叮嘱;“修好联通之路,才能当好辐射中心。

        的确,交通是当好云南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先行者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其实,“秦开五尺道、汉通西南夷”后,昆明就有了驿道运输,经过历代的开辟和拓展,昆明已经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昆明乘势而上,完善内联外引的综合交通体系、曾经被交通不利因素制约的西部地区,成为了眼下交通先行发力的主要方向。

        记者从相关部门得到的信息是,昆明正着眼于统筹航空、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效、安全、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把昆明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国家交通枢纽。

        具体是:航空方面,构建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枢纽,形成面向周边国家、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网络体系。

        铁路方面,加快建设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和云桂铁路云南段、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东南环线、昆玉铁路扩能改造及滇中城市圈昆明至楚雄城际铁路。

        公路方面,加快推进东南绕、呈澄、黄马高速建设,东倘、寻淌、禄倘一期以及金东大桥等战略交通项目建设,同时加快功东高速前期工作。贯通昆明—磨憨、昆明—瑞丽、保山—腾冲(猴桥)等高速公路,促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通达建设,规划研究滇中城市进出昆明二通道,完善滇中城际交通网络,加快建设1—2小时环昆经济圈。

        轨道方面,推进2、6号线二期和3号线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实施4、5号线建设项目。

        手牌三:产业转移

        寻找产业发展契合点和共振点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随着十八大带来的发展格局新变化,“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之下,以及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产业纷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昆明的经济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

        借助产业“西进”的东风、承接外部环境的推动,昆明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配套,谋求更大话语权,确定了工业打头阵、产业为核心、投资为拉动、园区为载体,昆明实施产业培育提升计划,打好县区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的思路。

        在对外在机遇敏锐把握的同时,昆明也对自身特质有清醒洞察——根据昆明市产业布局规划,第一板块重点发展都市经济,第二板块突出发展城郊型县域经济,第三板块着力发展农村型县域经济。

        昆明市委书记高劲松就表示,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昆明需要定位新的坐标系。从周边国家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发展趋势出发,寻找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和共振点。鼓励有条件的昆明企业和资金进入东南亚、南亚市场,实施跨国生产和经营。

    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杨思灵也建议,昆明提前准备,打造引商、宜商的营商环境,将为昆明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陈利君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昆明应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在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试行负面清单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在互联互通、人员往来、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构建交通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的合作机制,为昆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作出贡献,率先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手牌四:对外开放

        形成融入接轨国际大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实际上是昆明从偏安一隅到谋求国际化城市定位的跨越。具有一定经济影响力的国际区域性交通通信枢纽城市的定位,意味着昆明对国际化充满信心。

        在昆明的发展战略中,这座城市不仅是云南的,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在分析了许多与昆明类似的内陆城市的国际化路径后,受访专家为昆明找到了参照系,“昆明在市场潜力、人力资源、后发优势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例如,昆明集中全省7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70%以上的科研人员……丰富优质的人力资源为昆明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专家分析认为,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全球需求普遍萎缩背景下,跨国企业竞争更多地集中在区域市场,昆明与重庆、成都、贵阳等位于西部的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相距半径都在1000公里左右,市场腹地广阔,是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内陆很好的战略选择。

        这些都为昆明参与和践行“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云南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周边外交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也为昆明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昆明将深化对外对内交流合作、打造开放开发载体,当好“一带一路”连接交汇的战略支点,建设沿边开放新高地,发挥好战略基地和支点作用,形成融入国内、联通周边、接轨国家的大开放格局。

        昆明市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高军建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开放型城市建设水平,在对外开放中大有作为,在参与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竞争中赢得先机。要进一步加快昆明的开放步伐,加快推进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争取申请把昆明作为国家级内陆开放口岸,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

        手牌五:文化旅游

        着力加快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

        昆明的美妙之处,绝不仅是因为昔日茶马古道上“壮丽大城”的荣光。昆明是世界的昆明,这并不夸张,她形成了汇东方与西方、融传统与现代的特质,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东南亚文化、南亚文化在这里和谐共生。多元在这里不是一个名词,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金月珠是昆明文化巷一家韩国料理店老板娘,她们一家已完全融入昆明本地人的生活,位于韩国首尔郊区的故乡,只成了她一年中数次的探亲地。

        这其实是越来越多常年居住在昆明的韩国人的典型生活。在昆明有上千韩国人,他们在昆明开韩国料理、在昆明置业,生活舒畅。在外国人眼中,除了昆明的生态、环境、美食和气候,最吸引他们的还是昆明历史悠久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逐渐形成了适合外国人居住的“昆明圈子”。

        不可否认的是,“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济发展带”,还是一条人类文明交融创新的“文明带”。昆明将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加强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国际友城的旅游合作,联手打造国家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着力加快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科教合作和人文交流,提升“一带一路”的品牌影响力和中国昆明形象。

        高军认为,昆明应该更加注重融合东南亚、南亚文化元素,把“面向西南开放”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烙在昆明城市品牌上。打造独特性与包容性兼具的文化环境,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扩大特色文化的辐射范围和国际影响力,塑造昆明的开放品牌,注入现代文化元素,满足国际化城市人口多样性以及其他要素集聚对文化的需求,着力把昆明打造成为更有品质、更有吸引力的区域性国际文化旅游城市。

        手握区位、交通、产业、开放、文化五张“一带一路”战略先行牌,昆明将“好牌”打成“好局”,为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娴)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昆明市 发布人: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