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标准: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
□ 沈 洪
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所形成的区域性“一镇一品”特色产业,多属于小型企业,且大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专业化生产程度并不高,行业进入门槛偏低,低价格无序竞争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一些地区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建立“标准联盟”组织,引导一些行业内的企业聚集在一起,采取自愿结合的形式,制定实施区域性联盟标准,不仅引领产业走出了无序竞争的困境,再造镇(街)产业发展新优势,而且也成为寻求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一把“钥匙”。
根据我国现行的《标准化法》,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由于此前团体标准地位不明确,既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下的标准化工作新形势新要求不符。因此,全国各地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制定联盟标准,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起源于广东的联盟标准模式,构成了以民营资本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同类行业的集聚程度较高,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独特性产业生态特点。从广东各地逐步建起的302个“标准联盟”组织来看,都是在地方政府支持和联盟企业广泛参与下,以区域特色产品、传统优势产品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为组成单元,以全面提升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性为工作目标,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广东联盟标准实践证明来看,区域产业集群建设是实现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实施联盟标准则是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抓手。首先是通过建立联盟标准,设定标准门槛,使无法达到联盟标准要求的企业,促进其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既起到了用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也带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巩固产业优势的作用。其次是使一些联盟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接轨,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推进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同时,促进企业联盟成员合作、自律,向社会承诺,不仅满足了产品服务功能定位的需要,也确立了标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使得各种特色产业得以聚集、壮大。
当前,“联盟标准”成为维护区域产业集群秩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既增加了标准的有效供给,也增加了标准化工作的覆盖面和管理纵深,促进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升级,展现出了勃勃生机。一是在产业集群制定“联盟标准”,使部分企业携手从“联军”到“地方队”,再挤进“国家队”,用标准再造了传统产业新优势。二是在优势产业发展中,通过制定“联盟标准”,使其打造成为被市场认可的主导标准,争夺标准主导地位,打造“事实标准”。三是产业集群实施“联盟标准”后,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企业通过对先进标准的贯彻实施,将标准化渗透到生产各环节,避免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后造成的能源、资源浪费,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通过实施“联盟标准”,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而且也提高了产业技术门槛,有效地避免无序竞争,推动了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五是在一些产业集群镇,在“联盟标准”的约束下,企业相互之间竞争发生了变化,以前暗斗“斗”的是价格,现在明争“争”的则是质量。
通过制定区域性联盟标准,使产业集群在联盟标准的约束下,不仅实现了挽救一个产业到发展一个产业再到提升一个产业,而且也推动企业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跨越。《中国质量报》
转载地址:
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7-04/13/content_4165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