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日记: 耗牛坪“远离垃圾、清洁家园”文化扶贫工作队在行动

16.10.2018  01:55

  10月14日,星期四,阴有小雨。

  进入深秋,永胜县东山乡耗牛坪在云雾缭绕中早已迎来初冬的感觉,不足十度的气温,让这里的彝族群众早已穿上初冬的衣裳。


    不到上午九时,耗牛坪村委会的晒场上已三三两两地聚集了40多名群众,两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和三个学前儿童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样劳动用的工具,而不同是老人手里拿的是锄头,小孩拉着妈妈的衣襟,手里拿着一顶小草帽。



    马鸿,“”!一声清脆的呼叫声响彻整个操场,也迎来大家愉悦的朗朗笑声,这是耗牛坪村村民小组长杨卫生在进行劳动前点名……卢丽花、李庆林、马永生、沙有才……答到声此次起彼复,笑声不断。值得一提的是,沙有才在旁人的提醒下也精神抖擞地回声答到,谁能想到这是位年过70且双耳失聪的老人,他是村里建档立卡户中的一员。
    “参加劳动的各家代表全部到齐,请分配劳动任务”!小组长杨卫生向在场的云南省文化厅驻村工作队蹲点干部一本正经地报告到。

                                                                                                                                                                 

    “乡亲们辛苦啦”!蹲点干部望着眼前可爱的百姓激动地说到:“都说耗牛坪是神仙住过的地方,伸手可扯下万道霞光,但我们却被贫穷挡在这大山里,被我们身边常年的垃圾挡在了幸福生活的路上,垃圾一日不根除,我们老百姓就没有安身的好日子……我们一定要在党的富民政策光辉的照耀下,用我们勤劳的双手,让老天看看我们耗牛坪脱贫攻坚战的力量……蹲点干部振振有词地说道!

      原来,这是云南省文化厅驻村扶贫工作队蹲点干部在动员和布置“远离垃圾,清洁家园”文化扶贫行动”当天的劳动任务,看得出大家情绪高涨,信心百倍的样子,让在场的扶贫工作队员们分外感动。
      耗牛坪地处大山深处,这里除了大山还是大山。置身其中,仿佛就走进了香格里拉的草场,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也因为它的美丽而让人充满无限的向往。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的原因,耗牛坪至今还十分的贫困和落后,是永胜县的深度贫困村,也是云南文化厅的挂钩扶贫点。如今,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610户2340名彝族群众,正在党的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下,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云南省文化厅的重视和支持下,坚强和执着地改变着他们生活的面貌,耗牛坪村40户群众更是如此,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殷殷期盼……
    在并不宽的公路上,乡亲们排成一列向前行进着,刺骨的寒风丝毫没有阻挡他们热爱生活的脚步,云雾雾朦胧的路上,留下他们泥泞的脚印和欢乐的笑声;栅栏下的草丛里不停地传来鸟儿的啼鸣,仿佛是在向热爱劳动的人们献上赞美的歌儿。

    耗牛坪村最尽头的地方到了,这是距村委会足有一公里半地方。大家立刻收住了刚才的欢声笑语,开始进入如同田间地头劳作的状态,在蹲点干部的示范下,“一字队形”地排开,舞动着手里的“十八般兵器”,向深恶痛绝的垃圾宣战!
    垃圾清理的“第一仗”是叫安秀英的老人的家和她家周围的卫生环境。据老人介绍她今年已有78岁,儿子卢丽君是建档立卡户,一家6口人,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在村里属于特别贫困的家庭,现在除老人独自带着六岁的孙子在家留守外,其他人都外出打工去了。老人看到在大家都来帮助她,激动得热泪盈眶,也不顾自己年老和行动不便,参加到和大家一些清除垃圾的劳动中,看到屋后和自留地里的垃圾被大家清理得干干净净,连声说道“扎实感谢你们了”!在大家离开时,依依不舍地拉着小孙子向大家挥手告别。


    村民马永刚的家外面是一条约30米长的小河沟,常年杂草丛生,各种杂物和生活垃圾布满河沟两边,一锄下去,酸臭朴鼻,另人作呕,大家顾不上这些,硬是顶着恶臭,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将这里的垃圾清楚。蹲点干部教着村民将随处可见的大树根和乱石,垒砌成一处处如同城市公园的“小景观”。



    中午饭时间到了,蹲点干部考虑到劳动群众回家吃中午饭的路程较远,让人从附近的小卖部买来方便面,大家在劳动现场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马永刚的媳妇一边给大家用开水烫着方便面,一边还拿出自已家的腊肉来“慰劳”大家。

    耗牛坪的天气说变天空突然下起的毛毛细雨,却丝毫并没有影响劳动群众劳动的热情,反而大家的干劲更足,用锄头挖的挖,用独轮车运的运,修剪的修剪,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也没有一个人提前收工。通过四个多小时的奋战,公路的两边已堆起好几处的垃圾,足足可以装满一辆大货车。


    下午五时,雨过天晴,云开雾散,耗牛坪的天空又泛起了灿烂的云彩,天空呈现出碧绿般的湛蓝。在太阳余晖的照斜下,大家踏上自已铺就的洁净的回家的路。



      (杨洪文)图片:省文化厅驻村扶贫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