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新闻•新故事:僜人村里喜事连连
看过1981年《西藏日报》的一篇报道《僜人新村欢乐歌》,近日,采访组再次来到下察隅镇的嘎腰村——一个僜人聚居的村落。沿着水泥路,穿过绿油油的梯田,崭新的民房在山坡台地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家家户户房顶上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随风招展。
原嘎腰生产队队长巴都的大儿子巴卫东,点着一根香烟,悠闲地坐在刚建成的新庭院里。因为雨过天晴,房前屋后花草树木竞相绽放,清香湿润的空气,沁入心扉。
在巴卫东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新建的村委会。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嘎腰村村委会主任苦梅夏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宁达谈起这些年来的变化,真是“喜事连连,数也数不过来!
喜事之一是安居工程和村容村貌项目的落实,让嘎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2006年起,自治区实施了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扶贫搬迁和“兴边富民”安居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使地处边陲的嘎腰村76户群众与全区230万农牧民一道圆了“新房梦”。
“之后有了整治村容村貌‘八到农家’工程,去年开始又实施了‘后进村’项目。”说完,苦梅夏就建议我们去村里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干净整洁的村道旁边,鲜花争艳,溪水潺潺。
“这次合作很愉快,下次继续啊!”嘎腰村村民冉卫龙和巴卫东正在商议着下一个“项目”。
原来,近年来村里各类小型项目越来越多,巴卫东等年轻人掌握了砖混结构建房技术和贴瓷砖等“现代活”。他和同村的冉卫龙、郭长华一起,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为村里的“首富”阿当家建了一座大房子,每人分得2.5万元。
“这几年每家每户伙房改造项目、晒谷场项目,还有村道整治全部由村民实施完成,这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增加了现金收入。”苦梅夏说。
2012年开始,被村民称为亲人的一批批驻村工作队的到来,是嘎腰村的又一大喜事。
在外读书3年多的大学生肖丽央,去年过年回家时非常诧异:记忆中的泥巴路消失了,以前只能两人并行的小道现在可以通车了,黑乎乎的伙房变成了贴上瓷砖的砖混房子。家里人告诉她:“这几年,驻村队员来了,为村里办了很多好事!”
几年来,该村驻村工作队共争取道路硬化、农房维修、公房建设等基础设施改善项目8个,总投资达754.06万元,硬化、新建水泥道路1260米;建设群众 晒谷场3000余平方米;实施新建76户伙房、2295米围墙、两座垃圾池等“后进村”建设项目;争取8万元资金,新建了村党员活动室;争取8万元资金, 帮助村委会购买了变压器、空压机、打米机、粉碎机等各类设备36件。同时,为全村20余户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家庭修缮了房屋,添置了家具……
“阔达牛啊!阔达牛啊!”这是一句僜人语,意思是谢谢。驻村工作队队长徐士雄说,每天在村里听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安康塞主任到北京领奖啦!”这是嘎腰村村民最近谈论最多的又一喜事。
安康塞是嘎腰村里的名人,16岁时当过村小组长,17岁起就是村妇联主任,现在是自治区、市、县人大代表。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安康塞的丈夫去世,她不仅独自一人养育了5个子女,还是村里大小事务的主心骨,乐观热情,开朗干练,乐于助人。最近,她家被评为2016年全国最美家庭。
安康塞还向我们介绍起了嘎腰村各种各样的喜事:种地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化肥补贴,养牲畜有能繁母猪补贴和免费防疫,孩子上学有“三包”经费,看病有医 疗保险,盖房有安居工程补贴,还有公益林补贴、边民补贴、养老保险……藏东南莽莽群山中的嘎腰僜人村,早已从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如今的安居乐土。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