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六旬老教师“筑路”不休 一生写“路”的故事

19.02.2017  05:10

云南网讯(实习记者 习晨曦 范武贵 通讯员 习应忠 王金华)在大理州漾濞县龙潭乡龙潭村,村民们将村里的退休教师王联标叫做“退而不休的筑路老人”,说他修了三条路,分别通往成才的梦想、脱贫致富的希望和老年人的内心。

2月17日,记者采访了这位64岁的退休老教师,听到一个关于“”的故事。

诲人不倦 修筑学生的成长之路

龙潭村偏远贫困,地广人稀。1953年,王联标出生在这里。1970年,他又回到了这里,拿着每个月29块5毛钱的工资,开始为这里的学生修筑人生的成长路。

龙潭中心学校实行寄宿制,学生2/3的时间都在学校。老师们既要当好老师,也要履行家长的责任,压力很大。

龙潭中心学校校长孔阳华说,王联标退休前,每天天不亮就到学校,督促学生起床、带着学生出操,一直忙到学生上课,他才放心的到办公室开始自己的工作。下午四点多,他从办公室或教室出来,开始督促学生做作业、背书、吃晚饭、上晚自习……一直到十点多,学生们都睡好后,他才回到办公室开始批改作业、备课,有时一忙就忙到后半夜。

就这样,他在龙潭中心学校一忙就是30多年。虽然也有机会去县城里工作,但是考虑到家乡的条件太过于艰苦,没有电,有文化的人太少了,他还是决定留在家乡。王联标告诉记者:“我只是想要多为家乡做点贡献,把家乡的孩子们送出去。

30多年来,王联标站在讲台上,送走了上千名学生,为他们修起了走向未来、通往梦想的成长之路。

老骥伏枥,修筑了老人的连心之路

2003年,王联标退休,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学生们,但是却没有放弃自己的“筑路事业”。

他说:“我们这是山区,老年人居住比较分散,没有合适的活动场地,很多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如何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开展各项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成了一个难题。

为了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他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和退休老干部、老年人商讨,终于在2012年2月份成功组建了乡老年人体育协会。之后,在他的热心带领下,全乡7个村组件了老年人协会,密古村组建了老年乐队。为了把活动组织得有特色,他还常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作为活动经费。全乡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2014年,他被县委政府表彰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15年乡老体协被县委、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被州老体协表彰为先进集体。

福荫子孙,修筑了脱贫致富之路

时间转到2015年,龙潭村王家村民小组计划要修一条路,王联标又有了“筑路”工作。

他告诉记者,当地村民以务农为生,唯一的经济作物就是烤烟,但交通不便,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修路过程中的技术落后和资金短缺问题,经过当地村干部的努力争取,最终得到了解决。但进村入户公路都是农户各家各户自己修,没有统一规划,协调难度大,这就是自己需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王联标放弃了休息时间,整天忙碌于和各家各户商量修路的事。施工路线经过他家房屋时,如果改路线,他家的3棵大核桃树就不用砍,但为了道路更平缓,他坚持把核桃树砍了。

在他的支持和努力下,王家村民小组52户204人9公里的进组入户道路拓宽工作,水泥路面铺设工作正有序开展。目前,没有一名农户到乡村两级上访,整件工程预计节约资金130多万元。

龙潭村建档立卡户王建荣说“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结束了出行不方便,雨天就无法用车开展生产的生活,道路修好后,我今年建主房的费用和前几年的那几家人比较,就运费这一块就节省了2万多元。

王联标就是这样默默付出精力、财力和时间。有人不理解,说他很傻,说他有私心。面对这些话语,他总是笑着说“我老了,做不了什么大事情,但作为一个村民,那几年都在学校,大家都在帮助我,现在我有时间了,我也应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认真履行好我村民的职责,并且,路修好了,大家出行方便了,还可以为大家脱贫致富,贡献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