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改革 以细化促深化

24.11.2016  10:06

 近日,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及《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这是继今年8月《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出台后,团中央针对在校团组织提出的具体改革方案。事实上,近年来包括共青团在内的群团工作改革持续深入,呈现出以细化促深化的趋势。

   团改方案定位精准

  共青团最新的两个方案,最大特点就是精确定位:分别针对中学和高校。

  《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优化组织、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并细致提出许多要求,比如要探索成立教育团工委等团教协作组织机构、在3至5年内实现中学团委书记岗位专设、控制学生团员比例等。

  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认为,这既关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决定共青团事业的长远发展。推进共青团改革,抓住中学这个源头和关键,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则针对在高校学生和青年职工的特点,提出要推出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职工的代表比例,2018年前实现不低于70%的目标;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等。

  从这两个针对中、高校团组织的改革方案中,可以看出在今年8月《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出台后,共青团拿出的改革措施是精准定位、具有问题导向,并富有改革创新意识的。

  群团改革全面推进

  事实上,共青团改革落实如此细致,也是在整个群团改革背景下进行的。

  在中国,群众团体包括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等组织。群团工作可以说大范围地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也是治国理政中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群团工作改革一直在持续推进。从2014年末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去年7月6日召开的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再到重庆、上海等地的改革试点展开,群团改革稳步有序。

  除了共青团的改革方案,其他群众团体在意见的指导下,也相继出台了详细的改革措施。例如,今年9月,中办印发了《全国妇联改革方案》,提出了提高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能力等7方面改革措施。而在去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后,今年全国总工会就出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工人疗休养院管理的意见(试行)》。

   针对问题回归本质

  这些改革方案,都实实在在地体现了群团工作的重要与迫切。有学者在研究中称,中国的发展需要社会有更高的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而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群团工作无疑是重要一环。群团组织要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才能发挥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

  在意见出台后,各个群团组织的改革方案,实际都是围绕去“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这一系列问题展开。

  在采访中,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表示,在过去,中国群团组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与国家机关一样,靠政府财政来养,导致了其行政化、机关化等问题严重。这与群团组织的基本属性背离,使其难以真正在群众中发挥作用。所以现在各群团组织不断细化改革方案,就是为了使其回归本质属性,发挥本职功能,面对不同群众做好各自定位。比如,全国总工会就应该为工人维护权益,妇联就该为妇女争取权益,不应与政府职能混淆。而这一改革,目前看来任务还很重,应继续持续推进。各组织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各自的改革方案,无疑将对全面深化改革产生有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