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锣声渐密 中国不惧再次“躺枪”

16.04.2015  13:05

    包括希拉里在内的4人已经正式公开宣布参加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包括老布什之子、小布什之弟杰布·布什在内的其他人也开始积极布局,美国大选硝烟味渐浓。他们的对华政策将如何,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硝烟味变浓

    当地时间12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正式宣布参加总统大选。迄今为止,希拉里坐拥超高人气。在民主党内,“头羊独大”,希拉里几乎没有对手。与潜在的共和党竞争对手相比,希拉里也有不小的领先优势。多家最新民调结果显示,民主党内希拉里的支持度接近60%,在与杰布的对决中,希拉里也暂时领先至少10个百分点。

    反观共和党内,则是“群雄逐鹿”。13日,代表佛罗里达州的联邦参议员马可·卢比奥宣布参选,成为共和党内第3位正式宣布参选的人。在他之前加入选战的是代表德克萨斯州的参议员泰德·克鲁兹和代表肯德基州的参议员兰德·保罗。除此之外,最被看好的杰布·布什也已经开始积极布局。

    随着希拉里加入战局,美国大选的硝烟味一下子浓烈了起来。就在希拉里宣布参选之后,共和党的现有和潜在参选人就开始群起猛攻。杰布·布什在视频中公开质疑希拉里的领导能力,将希拉里同现任总统奥巴马的海外政策联系起来,并称她会采取“失败的大政府政策”。卢比奥未指名道姓地说“一位来自昨天的领导人,承诺带领我们回到昨天”。兰德·保罗则声称“希拉里代表着华盛顿机器中的最坏部分”。

    这只是2016年美国大选的序幕。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各方必定唇枪舌剑。在攻击对手时,丝毫不留情面。而按照多年来的“惯例”,中国必定会成为各方攻击的“靶子”。

    中国“”满天飞

    事实上,在美国大选中,中国从来都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美国政客历来在选举中都爱拿中国说事儿。批评对手的中国策略,似乎已经成为选举中政客的“规定动作”。

    美国媒体曾经对大选中的中国“”做过梳理。报道称,中国出现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可以追溯到1949年。事实上,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朝鲜战争,再到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时期,“谁丢掉了中国?”一直是美国社会辩论中频频出现的话题。1960年之后到1988年之前的总统电视辩论没有涉及中国,当时出现频繁的一个名字是苏联。除了这段时间之外,几乎每次大选都能看到中国被提及。

    2008年,在整个竞选过程中,奥巴马与麦凯恩争相在对华政策上摆出强硬姿态。比如,一方提出要在WTO指控中国,一方就敦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而且,在奥巴马与麦凯恩选战的最后阶段,“中国崛起”首次成为总统辩论主题。这在美国大选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先例。

    在过去的两次大选中,中国成为“靶子”的大背景是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国经济低迷,而中国经济表现亮眼。美国民众就业情况不好,各利益集团还不断指责中国抢走他们的饭碗。为了推脱责任、缓解抱怨,候选人自然而然地把“大棒”挥向中国。

    如今,旧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正在打破,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正在形成,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美国必须正视的局面。而中国重要性的上升也意味着,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无论两党最终确定的候选人是谁,中国必然会再次频频“躺枪”。

     噱头只是噱头

    拿中国说事儿已经成为美国大选的“传统”。不过,多年的经验告诉各位“看官”,这不过是口水战。竞选时,候选人倾向于使用偏激、“暴风骤雨”式的语言攻击对手、攻击中国。一旦入主白宫,“实用主义”必然回归。毕竟,国家利益才是最终目标。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竞选中曾高呼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者”的小布什,“9·11”恐怖袭击后,他称中国是“利益相关者”,主张应该继续与中国交往,鼓励其融入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克林顿上任之初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而在1996年的大选中,克林顿转而希望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克林顿担任总统的8年间,美国政府每年都在延续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

    正如专家指出,不管选战过程中涉华议题如何发酵,选战过后中美合作仍然是大格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保持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维护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无论希拉里和其他参选人在竞选过程中如何表现对华强硬,一旦当选,他们必定会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