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国:执法“刚柔相济”守护滇池

14.11.2014  10:03

  罗文国巡查河道

    走在宝象河边,垂柳依依,水波荡漾,这里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10多年了,看着宝象河的水一天天变好,付出多少都值了。”官渡区滇池管理局执法一中队负责人罗文国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10多年来,为了堵口查污,不让污水进入河道,罗文国和他的队员们不知沿着河道走了多少遍,也不知费了多少口舌,对周边的住户、商户进行说服教育。在昆明,像罗文国这样的滇池执法管理员还有很多。

     巡河:

    23条河道每星期都要走一遍

    “全市有35条入滇河道,官渡区辖区内就有23条,为了加强河道的管理,我们每个星期每条河道都要走上一遍。”罗文国介绍,官渡区滇池流域面积37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7%,滇池湖岸线长17.6公里,现有入湖河道23条,总长166.3公里,其中列为市级河长责任制考核的主要河道15条,长度为132.1公里,占全市36条主要入(出)滇池河道的42%。官渡区既是滇池治理的主战场,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入湖河道治理存在数量多、情况复杂、基础设施薄弱、治理难度大等特点。

    每天,巡查河道成了罗文国和队友们必做的一项工作。“要发现问题,就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所以每条河道我们几乎都要进行徒步巡查,做到无死角巡查。”当过兵的罗文国将自己在军队中养成的严谨作风也带到了工作上。河道上建盖临时建筑、河道被建筑垃圾填埋、生活污水流入河道、河道里面下网捕鱼……在巡查的过程中,罗文国和队友们经常都会遇到这样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繁杂而零碎,但是如果不及时制止,对河道的环境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会要求个人或相关单位立即整改。

    今年1月至10月20日,罗文国和队友共开展日常巡查421次,查处各类举报件59件,立案调查17件,结案10件,共计收缴罚款60000元。“今年以来,随着河道两岸企业和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向河道排污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了,相信河道的水质会一天天变好。”罗文国说。

     执法:

    面对暴力抗法耐心劝说化险为夷

    除了巡查河道外,罗文国和队友们还会经常到滇池上开展滇池违法偷捕的夜间执法检查。而在执法中,罗文国不止一次遇到暴力抗法的危险处境,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他总是冲到最前面,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最终化险为夷。

    2012年的一天夜晚,罗文国和队友们按照惯例,开着两艘执法艇在滇池水域负责巡查。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名男子正在下网捕鱼,罗文国立马喝止。“按照执法程序,我们需要将这名偷捕者带回局里进行调查。谁知这时,岸边的10多名渔民划着10多艘皮艇逼近了罗文国他们的执法艇,将执法艇团团包围了起来。”罗文国说,而此时,他们其中的一艘执法艇发生故障,无法航行,执法人员陷入被动,与这些渔民对峙着。

    “当时的情况非常紧张,如果处理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罗文国回忆说,当时不能硬来,只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劝说和教育。在罗文国的劝说下,渔民们终于散开, 最终开始配合罗文国他们的执法检查工作。

    无独有偶,今年6月份,罗文国和队友们在巡查新宝象河时,发现有几个村民在河里下网捕鱼。执法人员立即上前喝止,并提出要没收渔具。一听说要没收渔具,这些村民就急了。“他们拿起斧头、棍子等,一副想要打架的样子。”罗文国回忆说,这种情况只能说服教育,他再一次冲向前,苦口婆心地劝说教育,最终事态得以平息,村民的渔具也被按规定收走。

     坚持:

    加班太累总是在公交车上睡着

    “宁丢面子、不丢原则”是罗文国一贯的作风。有一次,在巡查的过程中,正好遇到曾经关系较好的一个老战友所开的店里有污水排入河道。老战友本想借着战友的关系,让罗文国网开一面。但罗文国一点面子都不给,还是按照执法程序下发了调查整改通知书,并责令其立即进行整改。“事后,他也挺理解我的工作,配合进行了整改。

    从事滇池保护工作11年来,罗文国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水上,不是在河道边,就是在滇池上。“白天如果不在办公室,不用打电话,直接到河道边,总能找到我。”罗文国半开玩笑地说,这么多年来,他对每一条河道都有了感情,哪条河段容易发生什么样的问题,他都心知肚明。

    “我们官渡区两个中队的执法人员加起来不到10个人,由于任务重,人手紧,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罗文国说,自己经常是白天巡查河道,晚上进行水上执法,到了第二天早上9点还是要继续坚持上班,连续上24个小时的班也是常有的事。“没办法,人手紧张,如果头天值了夜班,第二天不继续上班,工作就做不完了。

    “有时候,太累了,下班坐公交车总是睡过站。” 罗文国说,可喜的是,在他们的努力宣传教育下,现在河道两岸的企业和居民都已经慢慢自觉地保护河道周边的环境,河道的水质也一天天在变好。“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宝象河岸边刚刚种下的柳树只有胳膊粗,现在都已经长成大树了。相信总有一天,昆明的入滇河道会越来越好。”(都市时报记者 张小燕)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