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装改】乐利村里乐事多

15.09.2016  16:33

乐利村一瞥。 记者 陈飞 摄

  秋雨纷纷,云雾缭绕,镇雄县雨河镇内的革命烈士陵园寂静而肃穆。80年前,在战斗中牺牲的3名红军战士就长眠于此。如今,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畏艰苦、奋勇拼搏的红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几公里外,红军曾经经过的乐利村则是另外一番景象:青山环绕间,清澈的乐利河穿村而过,一排排明亮整洁的“小洋房”矗立河畔,学校、卫生室、文化广场、为民服务站、老年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眼前的场景让半年前曾到这里采访的记者大感意外。曾经的落后村、贫穷村摇身一变,成了有山有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村,成了产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富足的幸福家园,更成了发扬红军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镇雄样板”。

  “乐利是我家,小康一枝花,花开中国梦,逍遥似仙家。”记者来到时,70岁的村民黄天正老人坐在新房前,高兴地吟诵起自己写的诗。大半辈子居住在这里的他,万万没想到家乡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只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建设好新村,才能回报这份恩情。

  而对因打工致残的村民王顺义来说,政策就是一场“及时雨”。“以前家里种玉米、土豆,生活仅能勉强维持,在政府的支持下,盖了新房,买了电脑,做起了电商,开始在网上卖土豆、天麻、花椒等土特产,现在每个月都有好几单生意。”王顺义说,“媳妇正在学车,准备承担发货进货工作,争取以后每个月收入3000元到5000元,好日子真的来了!”借助互联网+平台,已有越来越多的村民跃跃欲试,开创“人在家中坐,钱从线上来”的致富路。

  说起改变,最为村民津津乐道的是村里有了为民服务站,摆脱了办事“多头跑”历史,为村民提供贴心的“一站式”服务。“不出村即可办理贫困证明、助学贷款证明等,还能搭建平台,将村民的竹笋、野生猕猴桃等特产统一销售,实现事在村里办,证在村里拿,钱在村里领,农产品在村交易,信息在村联通。”雨河镇党委副书记沈承利说。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挑水喝变接水喝,外出村民回乡创业,脱贫热情日益高涨……乐利村实施整村推进,领导干部沉下身子调研,真枪实弹帮扶,贫困村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闯出了一条“乐在当代、利泽千秋”的脱贫致富新路,“老少同乐、干群同心”的美丽新村图景跃然眼前。

  在雨河镇,乐利村的扶贫模式正辐射和带动其他村组,精准扶贫、因贫施策的积极行动全面开花。“脱贫攻坚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有了红军精神的指引,决战贫困、决胜小康必须拿下。”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信心满满。

  云开雾散,乐利村风景这边独好。

  记者 王永刚 蔡侯友 段晓瑞 张蕊(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