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绿色山川 发展绿色经济 部分云南两会代表委员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在前不久召开的云南省两会上,代表委员结合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十三五”目标,围绕营造绿色山川、发展绿色经济等热点话题各抒己见,积极为当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言献策。
坚持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互动共享,探索绿色考核体系
云南省人大代表、省环保厅厅长张纪华:云南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敏感的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重大。坚持绿色发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国家赋予云南的使命。在云南省实现新跨越发展的过程中,要切实改变环保制约经济发展的单向思维,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良,把环保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
云南省政协委员李国锋: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将是云南省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指导纲领。应把绿色概念贯穿可持续发展的始终,真正使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市场准入、交易、竞争秩序监管的各环节。大力营造绿色消费环境,推动形成低碳节约的社会风尚。
云南省人大代表段跃庆:建议以“绿色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中的权重,提升旅游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占比,提升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民进云南省委提案:建议在产业布局上,第一产业要大幅提升绿色、有机、生态农业比例,做好绿色营销,打造和巩固云南省农产品绿色、有机、生态的金字招牌。第二产业坚持绿色生产,丰富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工业品牌。第三产业积极探索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旅游文化产业新优势。
云南省政协委员周平忠:建议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应积极探索绿色GDP考核体系,在政绩考核中不仅看经济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和环境指标,改变“重经济建设、轻生态建设”和“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等现象。
致公党云南省委提案:建议创新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将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中,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对生态保护作出贡献的,制定出表彰奖励的具体细则。对于因不作为或作为不当,不能如期完成任务的,严格问责。对于造成重大生态环境事故的,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治理九大高原湖泊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云南省人大代表、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滇池治理要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的理念。滇池治理工作要科学规划,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人口和产业发展,有计划地疏解一部分城市功能,还要通过科学治理、严格管理、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降低城市发展对滇池的压力。
云南省人大代表李劲松:治湖理念应该首要保住好水,保护治理的关键在于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科学决策能少走弯路,实施全流域截污、生态治理等工程,可以减轻入湖污染负荷。
云南省政协委员夏静《关于推进“互联网+九湖”,提升高原湖泊管理水平的提案》:尽快构建“互联网+九湖”大数据信息平台,建成多元化采集、主题化汇集和知识化应用的大数据治理体系,提升滇池、洱海等九湖管理水平。构建九湖空间数据库,为提升滇池等九湖水环境规划和管理水平提供信息支持。
云南省人大代表杨丽萍: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扶贫,将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提升为每亩每年50元。政府每年按一定比例递增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反哺,实现绿色发展、共享发展。
云南省政协委员费绍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公共财政机制,结合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万元GDP能耗等指标,逐步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整合现有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和补助资金,将生态省建设、环保补助、水利建设等10项专项资金纳入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形成聚合效应。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
云南省政协委员卢仕海:云南应加强农村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一方面要着手治理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同时,扩大农业生产补贴范围,加大投入,强化对边远乡村农业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有针对性实施项目资金补贴,发展生态农业。
云南省人大代表马宝功:农村环境整治,持续最难,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是资金来源。建议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投入,以切实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等问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云南省政协委员陈庆华:建议在今年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汽车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在云南销售的新车必须达到国Ⅳ标准。在2017年~2020年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汽车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在云南销售的新车应达到国Ⅴ标准。用年检手段,淘汰不能通过改造排气装置而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老旧汽车和柴油车。
云南省人大代表李琪:要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一方面政府要为市民提供便捷快速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大家低碳出行。另一方面应重视公交车的尾气排放,加快淘汰“黑尾巴”公交车。 本文由蒋朝晖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