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好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
01.04.2016 10:00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一、绿色发展是时代的召唤
绿色环保已成为全球关心关注的重点。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生态失衡现象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极端气候多发,生活环境恶劣,绿色环保变成了发展中需要补齐的短板,绿色发展已经上升到高位推动的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也指出:“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森林临沧”建设,作为国际旅游度假区,沧源要把生态文明与佤文化高度融合作为优势品牌奋力推进打造,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攻坚格局。
二、绿色发展是佤文化的内生动力
佤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自然崇拜,山有神、水有神、树有神、土有神,集中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也折射出了绿色发展在佤文化中的突出位置,这种绿色发展理念在阿佤山当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
不留坟头的安葬习俗,不可侵犯的榕树,新生命诞生的绿叶展示等等,这些原始文明依然发挥着积极的一面,不断地厚植着佤文化发扬光大,也不断地守护着阿佤山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佤文化的包容性来自于对事物相互依存的认识,树有根、水有源的根源文化既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同时也是对人文环境的认识,是一种包容性很强,具有天、地、人高度和谐的民俗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
三、提升生态保护在国际旅游度假区中的地位
原生态是佤文化明显的特征,离开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就没有比较优势。在人文生态方面,要加大传承保护力度,要大力培养文艺传承人才,广泛开展群众性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积极保护民间艺人和民族文化传承人,巩固提升文化软实力,让民族文化在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在自然生态方面,要把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摆在重要位置,现阶段沧源的森林覆盖率虽然高达72.3%,但是系统性不高,多样性不够。有绿色而没有灵气的自然环境难以吸引游客的眼球,无法满足高端游客的消费需求;要加大对天然林保护的力度,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为游客展现一个神奇美丽的亚热带雨林风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景区。
四、破解制度瓶颈,做到共享发展
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着力解决绿色贫困问题。要通过制度层面建立长效机制,在生态保护方面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山区农民群众稳定脱贫,共奔小康。
一要做到生态发展经济化,要积极探索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努力找准旅游产品和脱贫的契合点,解决有林不富的问题。二要经济发展生态化,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产业过程中要以打造无公害绿色为品牌,以增加绿化率为目标,提高观光农业的份额。三要加大对天然林保护力度,提高退耕还林的扶持力度,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让人民群众在生态保护过程中获得收益。
五、普及生态文化,提高全民生态素质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性工程,树立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是公民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要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学习宣传环境保护法活动,积极开展“6•5”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环保世纪行”等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街道”、“绿色家园”等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共同打造美丽家园,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绿色红利”,为国际旅游度假区点赞。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01.04.2016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