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绿化算盘打得巧 冻伤树木移居东川一举多得

26.07.2016  16:13

  从本月开始,东川区林业局副局长张志斌每周都收到来自昆明主城区的“包裹”。拉起货物,他径直来到区人民医院,一边指挥卸货,一边拿笔记录数量。“齐了,开工吧。”医院主楼旁的绿化带上,已挖好64个坑,工人将“”埋入坑中,回土,压紧后浇水,每个动作都小心翼翼。忙碌一上午,“货物”全部“入库”。

  看着这些新搬来的生命,张志斌一个劲儿说“划算”。这到底是为什么?

  今年初,云南遭遇极端寒潮天气,昆明部分行道树冻死冻伤,有的退出昆明主城绿化行列。市民一直很关心这些树木的去向,而此时,东川正与主城各区对接,敲定冻伤树木移栽事宜。

  冻伤了还能“重生”?带着疑问,记者近日在东川街头找到这些树木。由主城各区捐赠的冻伤树运往东川后,被安排到医院、学校、绿化带及城区行道补种。目前,除东川林业局负责移栽外,区住建局负责城乡树木更换、移植和补种,已移栽2386棵。

  6月以来,东川共接到五华、盘龙、官渡、西山、经开区等捐赠的树木3000棵,包括小叶榕、天竺桂、云南樱花等。因东川特有的立体气候,小叶榕移栽到海拔1400米以下的热带地区,而海拔在2300米的汤丹镇,云南樱花则在那里安家。

  西山区园林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西山区冻伤树木一部分移到苗圃“疗伤”,一部分已移植,随后将有黄葛榕、天竺桂、杜樱等1728株树木移往东川。而东川对这些“客人”非常重视,每一棵捐赠的树木种到什么地方,都有详细档案。

  在东川一中,136株小叶榕全部成活,长势很好,部分树干吐露新芽,逐渐掩盖“截肢”痕迹;在东起路南延线,213株天竺桂已发新芽;在民安路,63株天竺桂把原本光秃秃的人行道装扮成绿荫小路。

  “只需运费就可以移栽大树,成本仅占以往的10%。”东川区林业局工作人员王运飞算了一笔账,一棵胸径为30厘米的小叶榕仅购买苗木就需3000元,成型要15年,而现在每棵只需300元运费。此外,东川亚热带河谷气候适合小叶榕生长,移栽的树木经过两年多生长,树型即可达到景观效果。

  植绿青山,需要资金、树源,更重要的是时间。“主城各区将淘汰树木捐赠给东川,对于提升东川园林绿化效果非常明显。”东川区委书记张之亮介绍,树木移栽后成活率高,不仅节省经济成本,东川绿化又往前走了15年。东川将根据主城更换行道树的步骤,继续接收并移栽淘汰树木,让它们更好地生长。

  昆明日报 记者达娃·梅朵 张星宇报道

   【随评】

   ”抓绿化

  小丁

  善待每一棵树,已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东川利用亚热带河谷气候及自然环境条件,把昆明主城区冻伤的一部分树木转移到当地“疗伤”,树木“重生”后,将在那里永久“安家”,为那里的人们带去荫凉,为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发挥作用。这无疑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一得,资源利用最大化。今年初,30年一遇的寒潮天气轮番袭击,让主城区包括小叶榕、天竺桂、杜樱等树木“受伤”惨重。虽然这些树木开春后大多被剃成“光头”,但在近期充沛雨水的“滋养”下,许多树木已冒出新芽。不过要恢复漂亮的树型树冠,发挥景观价值,园林专家说,至少需要三五年时间;而且少部分树木一直没有“”的迹象。现在好了,一部分“受伤”的树木被转移到最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实现了林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得,经济价值最优化。一些受伤的树木,拯救成本高,成型时间长,留之无奈,弃之可惜!现在东川把它们“”到最适合自己疗养的地方,成活率高,成型也快,不久就会显出绿化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可省下一大笔绿化费用,节省下来的钱又可投入到其他的绿化中,实现了受伤树木经济价值最优化。

  三得,生态效益最大化。绿色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主城各区把淘汰树木捐赠给东川,不仅助力东川添绿,对于提升东川的园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致力绿色发展,东川比其他地方显得更为迫切。把一部分“受伤”的树木移植东川,是爱绿护绿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不久后这些树木枝繁叶茂,东川绿化又向前推进了15年!

  树是最懂得回报的,善待每一棵树,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无情的自然灾害“重创”了昆明的城市绿化树木,为“受伤”的树木找一个“”,想尽办法让它们快速疗伤,是我们的愿望和共同期待。因为,当树木长大后,不管它“”在何方,总会给我们千百倍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