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奇葩”绽放京都 县校合作白乡增艺

31.03.2016  10:41

□ 特约记者 杨 毅

自2013年开始,剑川县可谓是中央美术学院扶贫攻坚的“承包地、责任田”,学院始终把剑川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艺术教育迈大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精准落实,先后下派果庆、张丽到剑川挂职副县长指导工作,帮扶项目成效明显。

教育促进扶贫,强化人才培养。中央美院充分利用专业学科优势,认清剑川艺术教育的困难和盲点,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两种方式,加大剑川各个行业人才的艺术培养与技术培训。2014年4月,中央美院党委书记高洪深入剑川,在县职业高级中学建立“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并亲自挂牌,使剑川成为学院师生下乡写生课程的学习选点,这让更多美院学生走进来,了解剑川、宣传剑川;2014年起,学院每年6月定期派出研究生支教团,到剑川一中和县职业中学进行一年的教学工作,增设美术史论和绘画两门专业课教学,使剑川高中学生们的艺术修养与绘画专业知识大大提升;2014年11月,剑川县选送20名优秀木雕技术人员赴中央美院雕塑系进行为期两周的“剑川中高级木雕技术人员培训班”学习,提升剑川木雕产业设计创新研发能力;2015年10月,剑川县选派教育、文化、农业等八个行业的21名学员,赴中央美术学院进行“剑川书画学习班”培训;2015年6月,协调县7名中小学校长到北京参加“田炳西”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培训;2016年3月,特邀著名国画艺术家金维久老师到剑川进行两周的艺术讲座,授课对象为剑川的木雕技术人员、书画员、各学校的专业教师等,加强受训者的绘画艺术技能,提升专业知识素养。

突出央美宣传优势,全力擦亮剑川名片。2014年3月,《滇西奇葩——剑川木雕艺术展》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行,展出木雕实物作品共100多件,涉及30多个种类,其中3件展品由国家著名艺术家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侯一民先生亲自推荐,参加2014年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其中作品《秋荷》获壁画大展提名奖。展览推广宣传了剑川木雕,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2014年,中央美院造型艺术研究院与剑川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由研究院罗世平院长负责,对剑川石钟山石窟的艺术价值进行研究,利用学院教学、科研、学术等优势资源帮扶剑川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提升。联合国内外文化历史民族研究机构对剑川国家级文物古迹进行学术层面的梳理和研究,为加强旅游发展和“申遗”提供学术支持。2015年12月,依托中央美术学院设计专业优势,请剑川的国家、省级工艺大师及木雕传承人制作,研制开发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展示剑川白族文化的剑川旅游木雕特色小件工艺品,创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推进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扶贫扶智手牵手,同事挂友心连心。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2015年11月,经张丽协调,中央美院老干部离退休中心周红兵主任组织学院美术馆、图书馆及老一辈艺术家、老先生们向剑川县捐赠图书6000册,物流邮寄费达2万元,总价值17万元。协调北京外国语学院向金华一小和羊岑中心学校捐赠436册英文图书;中央美院来剑川下乡实践的同学们走访剑川木雕作坊和黑陶家庭工厂120人次,大力宣传剑川风土人情产品特色,着力推销山区的优质玛珈、象图的核桃,大大提高群众的农副产品销量;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深入基层促膝谈心,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经向校区组织领导汇报并沟通,成功援助贫困程度较突出的两个家庭学生的高中学费;支教老师深入弥井授课一周,接触山区的孩子,了解他们的生活;目前,正在进行大理乡土系列教材“家在剑川”儿童课程读本的编辑工作,已进入最后编审印刷阶段;通过教材,素质教育从孩子抓起,通过读本,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促进剑川教育均衡发展。

我时常在想,我能为剑川的老百姓做些什么?”到剑川县人民政府挂职担任副县长的张丽说,下一步,将继续办好中央美院(剑川)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剑川美术教育事业。依托中央美院通过展览、研讨会、学术论坛等形式,进行民族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特色产品的宣传推介,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接县校合作项目,助推剑川产业发展。通过生产、学习、研究有机结合,建立美术人才培养长效合作机制。“我还想到偏远的山区看看一师一校点,去看看那里的孩子和老师,给他们的愿望插上翅膀,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谈及将来的工作,张丽说:“含苞尤翘盼,花开会有期。我与剑川的故事还在继续,将续写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