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绣娘的创新:古生物化石“变身”绣品

10.08.2015  20:35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通红甸乡“十佳绣娘”段玉红和姐妹们携作品参展创意云南2015年文博会。赵汉斌摄

新华网云南频道8月10日电(赵汉斌)“这是辫针绣、这是锁针绣、这是数纱绣。这里有我们苗族妇女的传统绣法,也有老师手把手教授的新针法。”在创意云南2015文博会刺绣馆,来自玉溪市华宁县通红甸乡的“优秀绣娘”段玉红告诉记者,这次,她和一群姐妹带来了数十件刺绣作品,其中的几件还要参加文博会的刺绣精品评选。

和其他展位色彩绚丽、民族风浓郁的绣品不同,通红甸乡的刺绣展现出清新淡雅的一面,又极具文化感与装饰感!”一位观展的市民告诉记者,这些作品让她“眼前一亮”。华宁通红甸刺绣既有传统的图案,也有创新的设计,近来他们还大胆地把汉唐时期的花卉图案、帽天山出土的部分古生物化石形象设计成绣品,效果独特。

目前通红甸乡有2200多名16岁至50岁的妇女业余时间在从事刺绣制作。由于曾出现“断档期”,通红甸苗族传统刺绣技艺濒临失传,为保护传承少数民族刺绣文化,帮助农村妇女增加收入,去年以来,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多家机构协助当地,开展了三期“妇女发展——民族刺绣培训”项目,邀请苗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廖力耕授课,培训绣娘210名,通过行业协会组织专家评定,产生了10名“优秀绣娘”。

据了解,通红甸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家庭收入普遍较低,通过组织苗族手工刺绣,去年,已售出4批产品,产值近15万元,绣娘们也有了初步的经济收入。下一步,该乡还将加大推广力度,增加产量,有效地促进当地刺绣、旅游产业的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