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强服务 云南化肥企业寻求“突围”

21.08.2016  17:09

  加快磷化工转型升级,优化提升高浓度磷复肥等传统大宗磷复肥,培育发展新型功能肥。这是“‘188’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中对磷化工提出的转型升级思路。

  化肥企业作为化工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能过剩是近几年来绕不开的问题。省工信委资料显示,去年,受经济下行和自身结构影响,云南省化工行业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但经济效益持续下滑,资源利用效率走低。面对这样的情况,化工企业也在积极思考和大胆探索,记者走访发现,很多企业正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完善服务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调整产品结构 推广新型水溶肥

  由于前几年的快速发展,磷肥的产能压力大,利润率一直偏低,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作为资源型的传统磷肥企业,当资源优势不占市场主导后,产品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最好的方向,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抓手。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明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这对于原本竞争激烈的化工行业从产品创新上就提出了要求。

  “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了食品安全,寻求化肥产品的创新就是从绿色安全着手。”云天化股份总经理李英翔表示,为实现化肥和农药用量零增长,云天化股份已经通过提高环保、安全、能耗标准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在产品创新上,云天化股份已经提出“做强基础肥、做优新型肥、做大BB肥”,将落后的产能通过技术改造,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把它变为一种新的产能。目前,在产品创新上,云天化股份已经创新推出了水溶性新型肥、镁立硼、全水溶清夜肥等众多产品。

  事实上,不仅仅是云天化股份在积极转型升级,许多化肥企业都在进行“突围”。

  晋宁县位于滇池南岸,地下蕴藏着铁、硅、锌、铜、镁和磷等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尤其是磷矿石已探明储量达8.4亿吨,且具有品位高、埋藏浅、矿体集中、质量优良、加工性能好、易于开采等特点,使晋宁享有“中国磷都”之美誉,这一优势吸引了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金正大云南中正化学有限公司(下称“云南中正化工”)等众多化工企业,磷矿开采和加工是晋宁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之一,资源型产业地位突出。

  “磷矿资源是我们的优势,但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晋宁县发展改革和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来,晋宁始终注重化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改变以往单一采卖资源的方式,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创新与绿色发展,形成产业链,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以云南中正化工为例,今年,该公司生产的主导产品磷酸一铵被评为“云南省名牌”。为了提质增效,该公司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已经高于国家优等品的要求。与此同时,该公司又推出了工业级一铵,总养分高达72%以上,产品全水溶,进一步实现了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依托晋宁的褐煤资源,云南中正化工在晋宁二街工业园区新建水溶性肥料10万吨/年,黄腐酸钾10万吨/年,土壤调理剂10万吨/年生产线,促进产品优化,推动产品结构由传统肥料向清洁能源型、资源循环型、微生物腐殖酸型高端产品转化。

  “与固体肥相比,水溶肥的吸收性会更好,其化肥用量可以减少50%,农作物的产量可以提高10%。”云南中正化工生产负责人徐政说,“我们推出水溶性化肥以来,销售情况一直很好,现在几乎没有库存了。

  陈先生是晋宁县的玫瑰花农,父亲有着多年的玫瑰花种植经验。陈先生从父亲手上接过了玫瑰花生意之后,将玫瑰花园的面积扩大到40亩左右,还率先开始使用水溶肥。“与固体肥不一样,这个肥来得快,去得也快,玫瑰花长势很好,9月份后,应该就可以迎来大丰收。”陈先生充满期待。

   农化服务和互联网

   双驱动” 去产能

  除了产品上的升级换代外,化肥企业还通过提供优质的农化服务和“互联网+”双驱动去产能,坚定不移地推进化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去年,云天化股份从土壤改良、底肥、移栽、植保、水肥一体化每个环节亲力亲为,提出了“烤烟种植全程解决方案”,并将其推广至香蕉种植、花卉种植等其他种植领域,形成全程解决方案,从单纯的卖产品到“产品+服务”的新型模式。

  与云天化股份一样,中正化工依托金正大集团组建的国家研发平台和十大经济作物研究所,全力推出经济作物专用肥和最佳营养管理方案,整合企业内外的优势科技资源,努力向“世界领先的植物营养专家和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迈进。

  “目前,我们正尝试由传统制造商向‘制造+服务’转型,实现由服务市场向‘服务市场+服务全行业’转变。”徐政表示,将围绕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改善,全面推广最佳营养管理和中肥同播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

  随着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加强,企业对于传统渠道和销售网络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农资企业也希望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顺势而为。

  在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方面,云天化股份的智能微工厂——云农科技最为典型,通过利用物联网及大数据来进行市场开发和管理,并针对每位农民的不同作物和土壤,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让农民学会科学配方、合理施肥,迎合理性的种植需求。

  据了解,去年,云天化股份在全国布了60余个微工厂,今年可能会到500—600个。与云天化股份的做法不同,云南中正化工则借助于母公司金正大集团的“农商1号”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市场,目前已经在云南和周边城市进行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记者马苗(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