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煤炭去产能决心不可动摇

28.10.2016  21:38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煤炭价格一改过去“跌跌不休”的疲软态势,进入了“疯涨”的快车道。10月26日发布的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93元/吨,环比上行16元/吨,继续刷新年内最高纪录,且连续17期价格上涨。

煤炭价格逆转让人大跌眼镜。不少人将其归因为去产能政策的实施,一些声音甚至认为当前应该调整煤炭去产能的政策力度,加大煤炭产能释放,增加煤炭市场供给。

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从根本上讲,市场价格的波动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从供给侧看,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煤炭去产能,截至9月底已经完成全年去产能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这对于煤炭市场供应减少确实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不过,短期内对煤炭市场供给影响更大的是为帮助煤炭产业脱困而实施的限产政策。自2012年底开始,我国煤炭产业进入隆冬季,煤炭价格从850元/吨左右的高位一路下跌。为帮助煤炭产业脱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推出限产政策,督促煤矿企业实行减量化生产,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在限产政策的作用下,违法违规生产、超能力生产和劣质煤生产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煤炭库存也有所下降。

从需求侧看,今年特别是进入夏季以来,一些短期的客观因素也对煤炭市场供应带来了困扰,比如,夏季以来电力等主要耗煤行业阶段性、季节性需求增长拉动。此外,个别地区雨涝天气也影响了煤炭的供给。

供需两端的“一减一增”,带来了煤炭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善,也带动了煤炭价格的回升。

根据今年年初的部署,我国确定全年煤炭去产能任务为2.5亿吨。尽管目前去产能进程总体顺利,但各类煤矿产能总规模全部形成有可能超出60亿吨,扣除2亿吨净进口,国内煤炭的市场空间仅在37亿吨至39亿吨,这意味着即便完成了今年全年的去产能目标任务,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因此,不能把本轮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完全归因于去产能政策的持续推进,更不能因为煤炭价格短期波动而对去产能产生动摇和犹豫。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将有所回落,特别是随着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煤炭的市场需求很难有绝对的增长空间,我国煤炭价格缺乏持续上涨的基础,未来煤炭产能过剩的形势也会更加严峻。这样的不利形势,意味着必须坚定不移去产能,努力实现煤炭生产供应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和更环保。在价格的短期波动面前,动摇去产能的决心,或者对落实去产能政策犹豫观望,是不可取的。(原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林火灿)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