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专家谈Q3经济数据:运行稳中提质内生动力加速集聚
经济日报编者按: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三季度经济数据。《经济日报》邀请相关专家就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经济运行、居民收入与消费、消费品市场变化等领域数据作了解读。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去产能情况、产业结构升级、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等指标都不断向好,经济运行稳中提质势头明显,预示四季度经济有望小幅回升。
前三季度,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比1月至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结束了自年初以来投资增速逐步回落的态势。其中,9月份当月投资60567亿元,增长9%,增速比8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投资当月增速已连续两个月出现回升。在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投资增速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投资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积极因素逐步累积。
民间投资增速企稳回升,当月投资增速回升幅度较大。前三季度民间投资261934亿元,增长2.5%,增速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结束了自去年以来增速持续回落的走势。从当月投资看,9月份民间投资36929亿元,增长4.5%,增速比8月份加快2.2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增速回升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大环境有所改善,特别是工业企业生产平稳、效益持续改善。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与二季度持平,比去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1月至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8.4%,为今年以来最高值。此外,受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6%,增速比1月至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二是相关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今年国务院先后组织了两次针对民间投资的专项督查,并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6〕12号),对做好民间投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政策落地速度,有助于解决民间投资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加快了民间投资的建设进度。
制造业投资增速低位回升,当月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提高。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135250亿元,增长3.1%,增速比1月至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制造业当月投资18727亿元,增长5.1%,增速比8月份加快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自7月份以来当月增速已连续3个月回升。从制造业内部结构看,符合市场需求的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势良好,前三季度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7.8%,增速比1月至8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受原油、水泥、钢材、有色金属等价格回升的影响,前三季度高耗能制造业投资降幅比1-8月份略有收窄,但投资规模仍在减少。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和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企稳回升的苗头,特别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仍高达22.6%,比去年同期高19.8个百分点,对下一阶段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较为强劲。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投资增速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如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振的双重压力仍制约着经济发展,企业投资信心整体偏弱。另外,在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的作用下,未来房地产投资走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这些情况仍需高度关注。
前三季度,随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国家和地方稳增长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实,我国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而且增速有所加快,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网络零售等新兴业态保持快速发展,呈现出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增速有所加快。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3万亿元,达到238481.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前3个季度名义增速分别为10.3%、10.2%和10.5%,实际增速分别为9.7%、9.8%和9.9%。9月份增速为10.7%,比8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
居民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使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消费继续领跑我国经济增长。核算数据表明,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0%,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提高13.3个和11.1个百分点。
新兴业态保持快速发展,传统零售业态增长有所回升。今年以来,随着移动支付、网络租车、远程教育等分享经济不断发展扩大,网络消费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仍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1%,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7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个百分点左右。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1.7%,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传统零售业态总体增速回升,内部业态增长各异。据测算,前三季度,包括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在内的传统零售业态零售额同比增长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中的专业店和专卖店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和3.1个百分点,超市和百货店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和2.1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增长稳步加快,餐饮收入增速有所回落。按消费类型分,前三季度,商品零售212868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前3个季度增速分别为10.2%、10.1%和10.5%。
餐饮收入25613.9亿元,增长11%,增速比上半年低0.2个百分点;其中,前3个季度增速分别为11.3%、11.2%和10.6%。
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长保持平稳,部分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吃、用类生活必需品增长较快。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日用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1.4%;服装类增速比上半年略有提高。
消费者信心指数企稳回升。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开展的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今年前5个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104、104.4、100、101、99.8,逐月回落,6月份回升至102.9,7、8月份均保持在105以上。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其中,一季度增长5.8%、二季度增长6.1%、三季度增长6.1%。今年3月份以来,各月工业增速在6%以上小幅波动,工业生产阶段性筑底迹象明显。
工业品价格回升明显。今年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持续收窄,9月份同比由负转正,终止了54个月连续下降的态势,表明国内工业产品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在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作用下,钢铁、有色、煤炭等行业价格回升更为明显。
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前三季度,纳入统计的58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69种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到62.6%,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今年3月份以来产量增长面始终保持在60%以上。符合消费升级发展方向的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光纤、光缆、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SUV、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均保持了较高增速。
出口降幅收窄。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0.1%,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下降3%,二季度增长0.8%,三季度增长1.3%。出口低位回稳,对工业生产的拉动有所增强。
工业用电增速回升。前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增速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加快1.8个和1.5个百分点。7、8月份工业用电量增速较高,尽管存在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因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工业增速趋稳。
用工需求小幅回暖。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9万多家调查单位中11.6%的企业用工需求上升,高于需求下降企业0.7个百分点,而一、二季度用工需求上升企业的比例分别低于下降企业5.4个和2.2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上半年为增长0.1%;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和10.6%,较上半年分别加快1个和0.4个百分点。
新增长点对工业生产发挥积极拉动作用。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有近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继投产,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0%。
非公经济总体发展较快、效益较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非公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于工业整体水平1.8个百分点。1月至8月份,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2%,高于工业整体水平2.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79%,高于工业整体水平0.13个百分点。
从以上几个方面情况看,当前工业经济积极因素增多,活力渐增,向好趋势有所加强。但也要看到,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仍然偏弱,“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艰巨、难度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过程,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回升的动力依然不足。预计四季度工业经济仍将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基本格局。
今年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存在积极变化,增速稳中有升,运行质量趋好,结构性改革效果显现。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特别需要关注房地产价格和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的过快上涨,关注中小型企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
从PMI来看,三季度,新订单指数有所回升,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均值50.9%,较二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均值50.4%,较二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随着市场需求趋好,供需关系也有所改善。从PMI来看,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均值差距在缩小。1月至9月份,制造业生产量指数均值52.0%,新订单指数均值50.5%,两者差距为1.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0.5个百分点。
随着市场需求的好转,供需改善,价格上涨,企业效益有所转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月至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583.6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1月至7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
结构性改革效果体现。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的结构性变化持续显现,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向好。制造业PMI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均值均在50%以上,高耗能行业均值在50%以下。从分季度变化看,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季度均值呈现逐季上升趋势,高耗能行业则逐季回落。
2016年9月份,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出现明显上升,连续7个月运行在52%以上的较高水平,本月升幅明显加快,指数创出今年以来的阶段性高点。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持续上升的背后存在一定刚性需求。但房价过快上涨反映出实业投资缺乏吸引力。要关注房价过快上涨形成财富效应,引发社会资本脱实入虚,进而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快速积聚。
关注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的过快上涨。市场价格上涨虽然是一个积极变化,反映出市场供需关系改善,有利于活跃市场,但要对部分产品、部分地区价格上涨过快给予关注。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份,钢材价格较年初上涨20%、天热橡胶价格较年初上涨近8%,原煤价格较年初上涨6.5%。
关注中小型企业发展。制造业PMI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大型企业PMI均值保持在51%以上的较高水平,并呈现逐季回升走势。但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均值仍在50%以下,且分季变化有波动,并未形成趋势性回升,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仍显不足。
经济发展还应把握转型升级主线,培育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提升经济运行的有效性,应重点关注:技术升级促进互联网与产业间的融合度;组织管理模式升级推动各产业链之间的融合度;人才升级对技术升级与组织管理模式升级的推进力度。
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247元,同比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今年以来,居民收入和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居民主要收入项增长速度比较均衡。居民收入由四大项构成,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项基本收入,第四项是影响居民间收入分配的转移净收入。前三季度,三项基本收入名义增速均在8%左右。其中,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0128元,同比名义增长7.9%。主要是部分服务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房地产、科教文卫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部分抵消了采矿、制造、建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工资增长较慢甚至下降的影响。从农村看,人均外出务工工资水平增长5.9%,在乡外省内务工人员数量增加3%,加上乡内务工人数明显增加,这使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9.0%。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029元,增长8.0%,其中家庭经营服务业发展较快,使人均三产净收入增长10.4%。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421元,增长8.2%,其中人均出租房屋净收入增长12.8%,人均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入增长10.7%。
基本消费比重下降、发展改善型消费比重上升。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3664元,增长7.7%,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为29.9%,同比略有回落;人均衣着支出867元,增长2.3%,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7.5%下降到7.1%;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8.5%,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人均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8.8%、9.5%、12.9%和11.7%,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有所上升。
消费升级换代趋势明显。前三季度,在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中,居民人均用于购买化妆品等个人用品的支出增长16.7%,家政服务支出增长27.3%。在交通通信支出中,居民人均用于购买汽车、移动电话机的支出分别增长15.2%和10.5%,上网费和邮费分别增长15.7%和14.4%。在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中,居民人均用于景点门票、健身活动和电影演出票等支出分别增长16.0%、13.9%和10.5%。此外,旅馆住宿和美容美发洗浴的支出分别增长10.3%和11.1%。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全国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持续较快增长难度有所增加。部分行业去产能影响相关从业人员收入增长,部分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使部分地区农业增收困难,农民工工资持续增长的动能不足等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和地区应加强对分流转岗人员的保障和再就业引导促进工作,缓解产业结构调整对居民收入的不利影响;合理制定农业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及时到位,稳定农业生产经营户收入增长;同时应针对当前的不利因素,更加关注受影响人群,将可能出现的新应保应扶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防止返贫和收入差距再次拉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贾海孟庆欣赵云城武威王萍萍)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