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近日在参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经济观察(CEO)”第53次季度报告会时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做了分析。他认为,2018年中国经济保持6.5%左右的增长不会遇到太大困难,经济工作的重心仍应放在结构调整上。
祝宝良首先回顾了市场对今年4月23日政治局经济会议的解读。祝宝良认为,政治局文件仍然强调打好三个攻坚战,而并未要从需求角度完全转变当前短期的调控政策。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祝宝良的基本判断是,中国经济增速现在已经基本稳住,并且稳中向好。根据他的分析,中国经济增速趋势性下降主要是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而目前的企稳则有周期性原因。
2011年后,中国经济增速经历了逐年下探。关于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国内出现了很大争论。一部分人认为主要原因来自外部负面冲击,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回升机会;更多人认为经济下行是中国经济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导致的,包括人口结构和产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速下降有合理性。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结构性问题,比如改革滞后导致的要素配置扭曲等。据估计,如果在这些领域继续改革放开,可以提高GDP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
而中国经济当前的企稳有周期性原因。从2016年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现在,经济在周期的角度上出现了好转的态势,尽管当前经济周期可能还没有完全到底。观察国内经济周期所处的位置有以下三个角度。第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当前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已经降到了4%左右,而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78%,所以从制造业投资的角度,经济已经接近底部。另外两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受政府调控政策的影响非常大。从去年开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在下降,而房地产方面当下也不可能过多地刺激。第二是判断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程度。世界经济从2016年开始回升,即使考虑到当前一些国家存在的资产泡沫问题和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大致在0.4个百分点左右。第三是国内消费。目前国内消费基本稳定,今年的消费增长比2017年更好一些。
基于这些判断,祝宝良认为,中国经济今年保持6.5%左右的增速没有问题。2018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基本印证了以上判断。“今年二季度增速也不会遇到太大困难,对贸易摩擦的预期甚至会加快中国对外出口,促进中国出口企业加快生产。整体经济即使还看不到底部,但也没有多少下降空间了。周期的基本态势得到不断确认后,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解决结构性问题。”他说。
祝宝良认为,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结构性问题有几个。一是金融风险,这背后是实体经济的问题。当前,三大结构性问题并没有根本性改变,传统行业,特别是钢铁、煤炭的产能仍然过剩,现在主要问题集中在化工和钢铁。还有僵尸企业淘汰的风险问题,关闭了一些企业之后,这些企业的债务问题就形成了。
二是房地产问题。我国不能再把房地产作为调控短期经济的手段,而问题的关键是长效机制如何建立。今年一季度,商品房价格继续上涨了8.7%,土地购置价格上涨了19.6%,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情况还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三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从2008年到2014年的2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到今年9月底可以处置掉。但从2015年到2017年,债务又多出约24万亿元,这部分是很难偿还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祝宝良认为要坚持一些原则,比如“谁家的孩子谁家抱”“新官要理旧账”。
四是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在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里,最近的利用外资数据,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港澳台的投资,都出现了负增长。这说明很多外商投资企业正在把经营利润汇出中国,而不是留在国内继续投资。这种情况以前还没出现过,值得关注。
关于宏观政策的调整,祝宝良认为有四点。第一,上半年政策会针对宏观形势做一些微调。第二,贸易摩擦问题要通过谈判解决,尽量把影响缩小。第三,货币政策有关房地产的政策不能松动。如果货币政策需要稍微松动,那么一个方向是扩大消费,另一个方向是基础设施投资,例如某些城市的地铁项目可以再上些。需要避免的是以过大力度放松货币政策,因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的判断没有变,短期哪怕出现一些波动,在宏观政策的应对上也不能过度。第四,要注意预期引导的问题,需要在短期提供好流动性支持,稳定好市场预期。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