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年营业收入瞄准1300亿
2015年经开区将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王致捷/摄
近日,经开区亮出2015年奋斗目标,在持续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下,2015年,经开区将力争完成营业总收入1300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
服务外包产业将迎来新机遇
要完成以上目标任务,经开区从产业规划、引导、培育等各个层面都做了具体思考,而从产业调整的导向上不难看出,经开区将由传统制造向高端创造转变,由单一的加工生产向集合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业态形式转变。
经开区指出,2015年将研究《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修订工作,将经开区着力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业态统一纳入鼓励类发展产业,享受经开区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
其中,将加快建设“金融实践创新示范园区”,引导设立创新发展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重点加强金融、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园区产业的整体提升。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投资建设经开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推动区内创建“云南新媒体产业基地”,建立起集产品研发、生产制作、创业孵化、贸易物流、信息交流、展览展示、旅游参观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
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借云南省服务外包试点基地落户经开区的大好时机,促进经开区服务外包产业与高端服务业形成聚集效应,带动出口加工区产城融合发展。
在清水片区,要加快推进有色金属深加工和新材料项目建设进度。
完善构建转型升级相关政策体系
在政策支撑方面,抓紧出台《经开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经开区明确,将进一步完善构建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政策体系,由更多鼓励“量”的扩张,向产业发展“质”的方向转变;加快对现有政策的清理修订,以中央、国务院政策为依据,逐一对照,梳理出适用经开区的优惠政策条款,落实到各项工作和具体项目上去,实行普惠制政策向产业政策转变,努力构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公共政策服务体系。
在平台支撑方面,要加强新型产业载体承载能力建设。规划建设信息产业发展的云平台、资本运作的金融平台、文化创意的孵化平台、生态改造的循环经济平台等,创新性地打造内涵发展承载平台。
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构建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与高校的战略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推进各类载体、平台和孵化器建设;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等多种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进行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科技研发。2015年,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将达到30%,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还将建立在用土地的效益评估、奖惩及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为高端产业腾出空间和资源,不断促进园区产业优化。2015年,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将下降3.5%,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去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12.4%
2014年,经开区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累计投入2.9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刺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着力帮助企业加快产业转型。一年中,成功促进“一心堂”等有实力、有条件的区内企业上市,培育“云叶化肥”等优质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有效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了“紫云青鸟文化产业博览园”、“七彩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园”等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提出了阿拉撒梅文化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的总体构想。
大项目方面,2014年,经开区引入了云南建工集团、普洛斯物流、DHL物流等世界500强项目,世界500强累计投资项目数达16个;新增总部企业3户,总部企业入库税金增幅达135.5%,完成目标任务的271%。
微型企业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创业扶持工作的相关政策,2014年完成了101户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申请的受理、现场查验、初审、会审、公示及资金拨付等工作,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扶持91户的目标任务,激发了全区微型企业创业激情。
2014年,经开区实现营业总收入1160亿元,同比增长12.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21亿元,同比增长15.1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6.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8亿元,同比增长7.5%;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亿元,同比增长18.2%;外贸进出口总额89.97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全区新增市场主体3546户,同比增长21%。(昆明日报 记者刘瑞)
编辑:邹美连责任编辑: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