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经开区地方财政收入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07.07.2016  15:48

  今年5月,作为全省唯一综合性、多功能的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在经济下行的宏观背景下,面对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中,经开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基数最大、任务最重的压力,经开区管委会找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主动出击,精准发力,从上项目、增投资、优服务、抓税收、给政策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如期完成市委、市政下达的任务。其中,最能反映经济增长质和效益的地方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今年1至6月,经开区地方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33.99亿万元,为预算的53.13%,同比增收4.61亿元,增长15.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6.4亿元,同比增收1.76亿元,增长12.06%,完成市里下达上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1.63亿元的100.03%。

  政策引领 严守政府诚信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给予企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经开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招商引资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2008年至今,针对不同领域,经开区先后出台实施了近30条专项扶持政策,涉及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开拓市场等方面。其中,既有继续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清洁生产、转型升级的政策;也有结合发展新形势需要,引导鼓励发展新型市场、新兴业态,包括引导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支持创新创业等。

  再好的招商引资政策,若不能按时兑现等于零。经开区非常注重严守政府诚信和信用,对做出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承诺,只要企业达到要求,都会按时兑现。数据表明,近几年,经开区财政用于兑现企业发展的扶持资金不断增加。2014年为3.03亿元,2015年增加至4.88亿元,今年预计也将达到4.67亿元,对入区企业扶持力度之大居全市之首。今年以来,共有336家企业分享了经开区发出的2.18亿元生产扶持资金政策“红包”。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表示,只要经开区出台的扶持政策一定兑现,还要加快兑现的速度,并且主动送政策、送服务上门。

  接下来,经开区将加快对现有政策的清理修订,以国务院政策为依据,梳理出适用经开区的优惠政策条款,实行普惠制政策向产业政策的转变,努力构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公共政策体系。目前,经开区已经制定出台了《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紧接着,将针对不同产业类别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系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重点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实现园区产业发展新的突破。

  服务企业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经开区建区近24年来的实践表明,企业是园区发展的根本,没有企业就没有经开区。现在区内注册企业有2.1万家,数量远远超过全省各级开发区;去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大数到30亿元,也在全省各级开发区中排第一位。

  近期,经开区管委会由主任带队,并由班子成员组成11个帮扶小组,密集走访了区内重点企业,到现场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和解决问题。帮扶小组每个月至少要到企业一趟,为企业服务。

  “从我开始,大家都是企业服务员。”这是李河流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于经开区来说,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是政府职责所在,政府部门服务不好,企业很难生存发展。今后,经开区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服务企业,把打造服务型政府真正深入到企业中,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做好服务,也是对经开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运转效益的考验。下一步,经开区将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大力推进智慧园区、提高部门服务意识4个方面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将以提高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入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坚持“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实体化管理,推行“大部制”改革,进一步精简机构、整合职能。同时,继续推行全员聘任聘用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奖惩激励和督查督办制度,不断提升人员办事效率。经开区将计划在年终考核时,通过向企业发放调查表等形式,让企业参与到政府绩效的评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