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云南林产工业“蝶变”前行

01.12.2015  12:10

  从小作坊到现代化工厂;从卖原木、锯材到加工成刨花板、装饰板,再到时尚家具,一立方米木材从600元到20000元的增值轨迹,折射出——

  送进去的是“锯末”,产出的是高端家具。在昆明新飞林人造板有限公司,成堆的锯末、堆积的树梢、枝丫被送上生产线,揉碎、粘合,一块块漂亮的刨花板便源源下线,继而又被加工成装饰板、家具。加工、升值,再加工、再升值,新飞林公司变废为宝,加工增值、层层放大林产工业效益突破,仅仅是云南省林产工业升级发展的一个缩影。

  “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一林产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金钥匙”,诠释的是云南省林产工业从小变大、由弱渐强,不断“蜕变”升级的发展历程。

  目前,云南已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门类较为齐全的木材工业体系,形成了制材、人造板、人造板深加工、木质家具制造、木质建筑装饰材料等专业化生产群体,木材加工及人造板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经济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扶持引领 激发活力

  从无到有,从有变优,云南林产工业的成长节奏紧跟时代步伐。

  云南虽然是一个林业资源大省,但新中国成立前基本没有林产工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经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以后,开始建立了国有林场和少量的森工局,木材采伐、木材运输和机械制材企业开始出现。同时,还建立了松香、松节油、虫胶、香料等企业。据老一代务林人回忆,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小,工艺和装备落后,多数只能算作坊。此后,为服务国家建设,云南逐渐成为全国主要木材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之一。

  1998年以后,国家在金沙江沿岸地区、西双版纳、南盘江上游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云南省66个县纳入天然林保护区,全面停止森林商品性采伐,以木材采伐、运输和制材为主的云南林产工业一度萎缩,底子薄、基础差的林产业又面临新的挑战。

  推动传统林产向现代林业转变,“建立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时代呼唤,让云南林产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云南林产业必须抓牢发展机遇,实现产业的跨越和升级。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把各类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进林产工业健康发展?政策这只无形的手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以“兴林富民”为目标,重点打造林(竹)浆纸、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9大林业产业……云南省出台《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为林产工业发展壮大作出部署、指明方向、定下目标的同时,又从鼓励发展到资金支持,再到人才培养等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云南林产工业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火红岁月。

  以管窥豹,人造板产业的快速兴起颇具代表性。省林业产业协会会长凌鹤介绍:“云南省人造板产业发展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有胶合板和湿法纤维板的工业化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云南省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各类人造板产能已达400万立方,产值40多亿元。”全省林产工业已形成了制材、人造板、人造板深加工、木质家具制造、木质建筑装饰材料等专业化生产群体,规模和实力大都已今非昔比。

   探索发展 打造产业链

  从建设原料基地,到发展精深加工,再到树品牌拓市场,林产工业产业链上的一环一扣都举足轻重。多形式探路,多模式发展,“十二五”期间,云南省打造林产工业产链全面提速。

  用园区的形势聚集要素,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林产工业。林业部门瞄准把云南建成面向西南重要的林产品加工中心和贸易中心的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具特色、资源互补、生态发展”的思路,在全省布局“滇中林业产业加工园区、滇西南林浆纸林产化工工业园区、滇西特色林产品工业园区、滇东南林业产业工业园区、滇西北非木质林产品工业园区、滇东北竹藤产业工业园区等六大园区。目前,以辐射带动一方产业为己任的区域园区建设正次第落子。

  深秋时节,当记者来到规划总投资100多亿元的“昆明泛亚国际林业产业园”时,一幢幢标准化厂房里,有的机隆隆已投入生产,有的正加紧安装设备,整个园区已初见雏形。“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已有27家企业入驻。未来这里将形成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园区配套、商贸博览、商务会展等6个子园区和27个与木材加工相关的业态,今后这里就是林产工业集群化发展示范园、孵化器。”园区负责人李文山展望到。

  一方面,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林产工业发展模式在广袤林区全面实践,不仅壮大产业,更成为带动林农增收致富的“领头羊”。

  率先探索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模式的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扶持农户在集体林、自留山、承包地及荒山荒地上发展原料林种植,累计建成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117.81万亩。从原料林规模化种植,到高档纸加工,一条完整的林浆纸产业链条已然形成。由此,既带动了农民增收,有效缓解了生产原料供应不足的矛盾,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双赢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在景谷县,正是由于林产工业的带动,造林面积一扩再扩,成片的宜林荒山被速生丰产林所取代,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97年的62%提高到现在的74.7%以上。

  集聚发展,循环发展,正成为云南林产工业发展的新脉动。

   创新驱动 振翅高飞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云南省林产工业的发展进步长足,但从云南省的资源优势来考量,发展的差距和潜力更大。

  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云南省的林产工业才有可能赢得未来。据此,一批“龙头”企业寻找新动力的实践已初现曙光。

  入冬的寒意难掩昆明新飞林人造板有限公司新厂房内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从德国引进的年产20万立方米刨花板的生产线正飞速运转,质量更好的刨花板源源下线。

  “新厂建成达产后,将成为云南乃至西南地区装备水平最先进、单条生产线规模最大的人造板企业。”新飞林领跑西南的信心,除了引进先进的国际化生产设备,更来源于依靠科技进步,做精品,创品牌。公司董事长李林铭介绍,“我们与西南林业大学合作研发项目,有效地解决了刨花板制造过程中环保与防潮难以平衡兼顾的行业生产难题,所生产的‘飞林板’供不应求,成了不少家具企业的销售噱头。”今年企业在整个行业陷入低谷的情况下,仍可实现产值近3亿元?。“这就是创新驱动的力量”李林铭自豪地说。

  无独有偶,工业“智造”在林产化工中同样大行其道。建在易门县的云南林缘香料有限公司以一套“负压直接蒸气油脑回收”生产工艺在全国独领风骚,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冰片生产商。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产品80%都供给同仁堂等省外知名企业,10%出口东南亚地区。尝到创新甜头,2014年12月公司成立院士工作站,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田禾先生合作,加强在天然产物开发利用技术方面的研发,以图更大发展。

  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云南林产工业要做的功课还很多,关键是要在向上和向下的产业链条延伸上着力,业内人士认为。“向上,靠创新机制,大力发展速生丰产原料基地林,确保原料供应;向下,靠创新驱动,做好精深加工,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形成新市场竞争力。

  新常态,新挑战,新机遇。在开拓中创新,云南林产工业还要奋力前行。

  (记者 张文峰)

   现场见闻

   种好用材林 带富一方人

  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城向勐拉乡一路行去,随着地形的高低变换,满目绿色的工业原料林景观也在橡胶林、用材林之间自然切换。

  “截至去年底,全县橡胶种植面积4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藤条江和红河流域内,开割的有10万多亩,预计总产量1.38万吨。橡胶产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已经是热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到2020年,全县橡胶计划种植50万亩,让橡胶产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绿色产业。”站在金平农场的200亩橡胶示范种植基地里,金平县林业局营林科科长肖付德信心满满。

  前行到达翁当杉木基地时,热意逐渐散去,成片成片的杉木在阳光下泛出深深的绿意,渲染出与周边浅绿的植被完全不同的生命力。“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杉木基本不用管理,不耽误出去打工,10到15年之后,只管砍树卖钱。”肖付德对于全县用材林种植的推广很是得意。

  这样的选择建立在金平悠久的用材林种植历史和用材林的市场价值上。在金河镇黄家寨村委会大转村小组,5亩17年的杉木卖了3.5万元,而同村的长坡小组,向玉东家10亩13年生杉木收入4万元。然而由于原始耕作、管理粗放、经营手段落后等多种因素,金平用材林普遍的投资回报并不高,大部分群众对其不感兴趣。

  为打消群众的顾虑,在杉木发展初期,金平县通过外调苗木的方式分发给群众造林,后改为就近育苗无偿提供。近年来,乘着《国家造林补贴项目》《低效林改造》《红河州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等造林补贴政策的东风,金平直接用资金补贴的方式鼓励群众造林护林。同时,用10年时间引进万亩用材林基地建设企业3家,公司规模造林达10多万亩,从而在经营上形成了公司承包土地自主造林,公司出资、群众出土地按利益分成,群众自主造林3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自发种植用材林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县用材发展面积已达54.7万亩,其中杉木39万亩、桤木7.28万亩。

  (记者 岳晓琼)

   亮点显现

  储金蓄银生态美 ——景洪工业园区曼沙珍贵用材林示范园见闻

  徒步登上澜沧江畔景洪曼沙农场后山梁,放眼山下,连绵起伏的几个山丘上绿绿葱葱,一排排一台台的珍贵树木环山而上,生长茂盛,煞是喜人,这便是景洪工业园区2000余亩连片的曼沙珍贵用材林示范园。

  随行的曼沙农场副总经理谢端洪告诉记者,这里原来部分为风化石荒山坡,部分是准备更新种植橡胶的山地。2013年春夏,按照西双版纳州委建设“百万亩国家珍贵用材林基地”的战略部署,景洪工业园区和曼沙农场党委将这片山地规划为珍贵用材林种植基地,3年来,先后筹集投入700多万元,统一规划,规范种植了格木、印度紫檀、黄花梨、红花梨等珍贵用材林幼树27.35万株,成活率达97%。农场参照橡胶幼林地管理技术规程,招聘30余名林管工分片承包管养,每年实行夏秋两次砍枝锄草,适时施肥、防止病虫害,保障了幼龄树的正常生长。如今,第一年定植树苗普遍已长到四五米高、树干径10厘米左右,初步显现出了生态效应,成为全州最集中、生长最好的珍贵用材林示范园之一。

  同时,该园区把种珍贵用材树木作为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制定实施方案,以“绿色园区”为目标,合理布局,点、线、面结合,示范带动,推广种植;安排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以曼沙珍贵用材林示范园为龙头,把珍贵用材林树木作为园区市政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的必选树种,科学搭配种植,并列为绿化考核内容;在橡胶林更新改造中科学配比种植珍贵树种,构建混交林生态体系,探索建设环境友好型胶林的路子。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免费发放珍贵树种,发动组织区内农场、村寨、企业和群众开展村旁、路旁、宅旁、水旁和坡耕地种植,美化环境,培育积蓄“绿色银行”。园区呈现出了干部群众见缝插针、广泛种植的珍贵用材林的热潮。3年间,全园区范围已种植了3000多亩格木、黄花梨、印度紫檀等珍贵用材树木。

  (记者 赵汝碧 戴振华 文/图)

   昆明观赏苗木产业异军突起

   基地面积30.6万亩,总产值达38.6亿元

   “今年花街节短短几天,就有3万多元的收入。”生意越来越红火,从事花卉养植已有30多年的宜良县万家凹村花农段文斗直呼赶上了好年景。“十二五”以来,昆明市紧紧抓住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的良好机遇,不断创新举措,扶持壮大观赏苗木产业,取得了可喜成效。

  为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昆明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观赏苗木产业,并加大了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已连续4年对134家企事业单位给予了扶持补助,累计带动金融部门解决苗木企业融资贷款10亿元。

  结合产业特点,创新工作机制,开启苗木行业保险示点工作,提高企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2014年起,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制订实施《苗木保险实施办法》,推行苗木保险,对火灾、暴雨、冰雹、霜冻、雪灾等自然灾害和对区域性、大面积的旱灾、病虫害引起的苗木损失,企业参保后可获得保险赔付减少损失,再次其中政府对参保企业给予补贴50%的保费。目前,42家苗木企业参保,共计补助保险资金52.6万元。

  延伸产业链,以园区建设带动产业聚集。被云南省列为“三个一百”重点项目的中国·昆明泛亚花木城是昆明市重点发展的观赏苗木产业园区,园区集花木交易、科技研发、苗木展示、苗木种植、生态旅游、物流服务为一体。目前,园区一期、二期已有230家企业入驻。

  “我们的目标是将昆明建设成为云南第一、西部一流、全国先进的苗木基地。”昆明市林业局产业发展处处长王强介绍,经过近5年的打造,昆明市苗木生产经营走进了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的良性轨道。数据显示,昆明市观赏苗木基地面积30.6万亩,观赏苗木企业1212家,行业从业人数2.1万人,销售收入30.4亿元,产业总产值达38.6亿元,成为拉动昆明林业经济新的增长极。(记者 张文峰)

   易门林缘香料:精深加工道路宽

  初冬时节,位于玉溪市易门县的云南林缘香料有限公司生产厂区一片忙碌。

  “我们从2008年整体搬迁至易门县六街工业园区以来,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公司在建成年产1万吨松香、3000吨松节油、3000吨松香树脂生产线;年产4000吨α-蒎烯、1000吨β-蒎烯生产线的基础上,还建成了年产1000吨冰片、150吨梅片生产线各一条”。公司副总经理张黎明介绍说,“公司生产的冰片原料药、香料系列产品、林化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云南林缘香料有限公司落户易门后,利用云南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对冰片的各组分结构进行鉴定及进行药理、毒理的深入研究。在松节油分离提纯、冰片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先后进行了提高α-蒎烯生产冰片的安全性技术、轻油分离回收技术、高效冰片生产成套设备项目、从松节油中充分提取α-蒎烯和β-蒎烯的加工设备项目、松节油高纯度α-蒎烯、β-蒎烯精馏萃取技术、高纯度微粉冰片生产技术的产业化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共获得专利11项,其中,9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发明专利。2011年以来,公司相继被认定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原料药冰片于今年3月通过了国家新版GMP认证,产品“思秀”牌冰片获第二届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 2014年7月和9月,公司分别被选为“亚洲香料大会”及“世界香料大会”中外嘉宾的参观考察站点,获得嘉宾广泛好评。

  “云南是林业大省,松脂蕴藏量约有70万吨。现在只开发到20万吨,潜力巨大。”公司技术副总曾朝洪说:“就易门而言,有80万亩森林,以40万亩松林计算,松脂蕴藏量在2万吨左右,而目前我们只利用了300多吨。只要开发得当,就可以为林农开辟新的增收渠道。”(记者 蒋贵友)

   精品红木“瑞丽造

  “我们拥有干燥核心专利技术,是云南省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中的全省唯一木材加工企业。”在瑞丽市神韵红木文化城,瑞丽市千紫木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洪斌告诉记者,以校企合作、自主技术研发等方式加大高档木材干燥技术、拼板工艺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打造精品红木“瑞丽造”的品牌。

  据介绍,瑞丽市千紫木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云南省林业龙头企业,近年来,公司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是西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校企科技合作单位,还成了全省首个红木院士工作站——张齐生院士工作站。

  “我们将林业科研成果及时转换到生产中。”杨洪斌介绍,通过校企合作,加大了科研成果的转换力度,千紫木业公司成立了全国比较大的标本库,在新技术方面,拥有专利达到30多项,在新产品的研发100多项。

  以千紫木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红木家具成为瑞丽家具行业的一张名片。瑞丽市以红木家具为代表的红木加工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来打造,推动产业“模块式”集聚,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形成了原料进口、设计创意、生产加工、展览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我们瑞丽市有红木加工企业60家左右。”瑞丽市林业局张玉生介绍,瑞丽是东南亚重要的木材集散地,红木家具是瑞丽特色的品牌,瑞丽家具行业上规模的有十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主要是千紫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彩云南、瑞丽市德冠恒隆红木家具有限公司、瑞丽市涵森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比较有代表性的红木加工企业。

  随着木材资源的制约,以千紫木业为代表的家具企业也在谋划红木家具的转型之路,以企业为平台,引进专家人才,加大对红木产业的科技支撑,示范、带动德宏红木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记者 刘祥元)

   普洱松香林产:靠科技创新升级

  阳光明媚,来到坐落在宁洱工业园区的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厂区干净整洁,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掩映在青山绿树间。作为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公司具备“松林基地—松脂采集—松香生产—松香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研发生产了10多个中高端松香树脂产品,受到德国汉高、美国宝洁等跨国品牌的青睐,今年前3季度,公司生产的松香树脂已经达到4000多吨,实现产值近亿元,是去年的4倍以上。

  “公司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加大松香树脂等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在中高端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天明说。近年来,作为全国最大的松香深加工企业广东科茂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充分依托集团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优化公司产品性能,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思茅松高档松香改性树脂产品,加大松香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了松香树脂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已经完成了部分增粘树脂的技术转化,实现了产业化生产,研发并试生产成功新产品3个,获得发明专利两项。

  “采集利用松脂无需砍伐树木,松脂未及时加以利用会自然损耗,松香深加工能够节约和保护林木资源,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为提高松香产品的竞争力,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实行“林产一体化”经营模式,公司拥有11万亩松脂采脂基地。可再生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公司总经理郭天明说,秉承“源于自然、回馈绿色”的理念,公司加大了对采脂松林的保护力度,按国家采脂标准规程,实行规范化采脂,松林采割强度。同时,今年启动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和试点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松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记者 沈浩 李汉勇)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