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曼等尝试
精准扶贫的曼等尝试
精准扶贫与一般扶贫工作相比,不仅需要创新扶贫思维与扶贫举措,更需要创建精细化的服务机制、过硬的工作作风。景东彝族自治县曼等乡创建了一系列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精细服务管理机制和扶贫措施,科学扶贫、有效扶贫,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声音
“在‘常务家长’潜移默化的引导下,贫困群众的观念变了,行为模式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变了。”“如果曼等扶贫精神和曼等精准扶贫尝试在全县得到推广,那么景东全县4.7万贫困人口在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将大有希望。”
曼等乡是国家级贫困县景东彝族自治县下辖的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山区乡。该乡地处距离县城120公里的无量山区,通油路前从县城到乡政府需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全乡16741人由汉、彝、傣、白、满等14个民族组成。截至2013年,全乡有贫困人口2029户6429人。
因为区位偏僻、交通不便,以及人口素质偏低和“九山一面坡”地貌特点形成的坡陡、箐深、缺水等恶劣自然环境,使曼等的扶贫工作困难重重。而封闭环境中形成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消极无为、安于现状的“贫困文化”,也使曼等乡贫困群众长期游离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之外。
2013年以来,曼等省级定点挂钩扶贫单位省司法厅与景东各级党委、政府,在深入总结多年来扶贫工作得失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扶贫思路、扶贫管理、扶贫模式和扶贫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因户施策,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精准扶贫模式和以“常务家长制”为核心的精细化服务管理保障机制。
这种新思路、新办法和新机制的注入,为曼等的扶贫攻坚工作增添了强劲活力。“执着担当,敢为人先;曼等不慢,曼等不等”的曼等扶贫精神,使全乡扶贫工作气象一新,脱贫致富步伐明显提速。
完善监管机制:“常务家长”与“一册一表”
7月25日,记者来到曼等乡瓦窑村委会领岗村小组苏其文家中,看到修缮翻新的住所窗明几净,硬化的道路和庭院十分整洁,太阳能热水浴室与冲水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曼等乡党委书记罗成海指着苏其文家墙上的新旧对比照片回忆道,两年前我们第一次来到他家时,看到的是居所破败、庭院泥泞、人畜混居、庭院杂乱,屋里屋外到处是禽畜粪便,户主还沉溺于吃饱肚子有酒喝的简单生存状态……
展望今年的经济收入,去年已成功脱贫的苏其文信心满满:已出栏卖掉的五六百只散养乌骨鸡,收入已接近5万元;今年6亩烤烟长势很好,估计可以卖三四万元。“即使不算咖啡茶叶等其他收入,也能完成‘常务家长’帮制订的全年9万元的创收计划。”苏其文说。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曼等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及贫困落后现状,曼等乡转变作风积极探索,创建了以下派“常务家长”和“1+X”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为核心的乡党员干部、村党员服务队与贫困群众“三大联动机制”。以“常务家长”身份挂钩帮扶的党员干部进入农户家中后,通过与贫困户的结对与交流,深入了解贫困户的所思所盼,帮其出主意想办法:人居环境如何规划改善、经济收入如何增加、家庭收支如何计划,困难问题如何解决,等等。
记者注意到,在每个贫困农户家里的显眼位置,都张贴着一张图文并茂的简介,上面不仅列有家庭成员名单、土地资源及家庭骨干产业发展、本年度发展规划等详细内容,而且还载有帮扶干部即“常务家长”的个人信息。此外,每户农民家中还有一本“曼等乡常务家长工作记录簿”,上面记录着“常务家长”每次“进村入户时间”、“在场人员”、“工作内容”、“落实情况”和“下步建议”等内容。
精细化的服务与监管工作机制,极大地强化了各项精准扶贫举措的执行力度。在“常务家长”潜移默化的引导下,贫困群众的观念变了,行为模式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变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勇气也更足了。
丰富的林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曼等乡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与此同时,随着一大批整乡扶贫推进项目的实施,曼等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也为特色种养产业与商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经过反复考察论证,我们认为曼等通过发展放养的生态猪、生态鸡和生态茶苗种植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完全可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来自省司法厅的李剑岗是景东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总队长,他说:“如何确保贫困户实实在在享受到三大产业基地的发展红利,是精准扶贫成败的关键。”
为此,曼等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宜烟则烟、宜牧则牧、宜茶则茶,提出以统计到户、项目到户、资金到户、措施到户、验收到户、脱贫到户“六个到户”为保障,以基地建在农户、实惠落在农户、笑声回荡在农户“三在农户”为目标的精准扶贫举措。
贫困户根据自家土地资源及人员构成情况,确定年收入万元以上的骨干产业后,与村“两委”正式签订书面承诺,保证按相关培训要求科学种养,并履行滚动发展义务(期满一年后贫困户要拿出帮扶资金的15%,帮助第二批贫困户发展)。随后,项目资金以生态牛、生态羊养殖贫困户每户补助6000元,生态猪、生态鸡养殖贫困户每户补助4000元的标准,发放到贫困户购买母牛、母羊和鸡苗启动相关产业。
2014年,曼等乡养殖业发展较快,牛、猪、羊及家禽存栏和出栏数均有上升。例如,散养生态无量乌骨鸡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强劲的竞争力,短短两三年便发展成远近闻名的热销品牌,市政府所在地思茅区乌骨鸡市场,约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来自曼等乡贫困养殖户。
该乡在2014年有461户1614人成功脱贫的基础上,今年全乡有望实现625户2187人脱贫。景东县委书记张瑜表示,如果曼等扶贫精神和曼等精准扶贫模式在全县得到推广复制,那么景东全县4.7万贫困人口在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将大有希望。
出处: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