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脱贫攻坚战这张大考卷
中共云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对接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指导,围绕扶贫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举措落到实处,集中力量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和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
深刻领会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些重要论述,聚焦“精准”,落脚“精准”,阐明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思想内涵,深刻回答了脱贫攻坚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强调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新时代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理论指引和科学指导。
深刻领会党对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的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脱贫攻坚战考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既要运筹帷幄,也要冲锋陷阵;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加强组织领导是保证。这些重要论述,明确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最根本要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党组织的担当精神,强调了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的政治优势。
二、充分认识云南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健全组织动员、责任落实、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合力攻坚、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等体制机制,举全省之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5年来,全省农村55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1.6%下降到2017年底的7.5%;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749元增加到8695元,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为2020年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云南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云南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地区之间、民族之间、乡村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不协调,是全国贫困人口和贫困县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从总量上看,截至2017年底,全省还有332万农村贫困人口、88个贫困县;怒江州、迪庆州、昭通市等地深度贫困问题突出,全省还有深度贫困县27个、深度贫困村3539个,11个“直过民族”(特指新中国成立后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大多处于深度贫困状态。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地区和人群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从地区分布上看,27个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63.7%,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46.4%。从群体分布上看,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3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人占14.5%,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占9.3%,持证残疾人占5%,老人、病人、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比例接近1/3。从成效上看,还存在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能力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靠要思想等问题。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清醒认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切实增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以脱贫攻坚的实效来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担当。
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打好云南脱贫攻坚战
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云南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决落实好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更扎实的作风,集中力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奋力答好脱贫攻坚战这张大考卷,把脱贫攻坚的成就写进贫困群众的心坎上。
既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又要注重区域性整体脱贫。 聚焦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等“十大攻坚战”,全面落实中央支持“三区三州”的特殊政策措施,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攻克贫中之贫、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同时,要注重培育区域整体发展后劲,加快推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分类解决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全省面上脱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既要抓好产业扶贫,又要推动社会事业扶贫。 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发挥云南地方优势,大力培育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八大产业,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推行“一县一业”“电商”“订单农业”“特色小镇”“康养小镇”等举措,实现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合作组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同时,全力推进就业扶贫,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办好学前教育,提升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着力推进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
既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又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问题导向,全力实施“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抓好问题整改;实施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做到贫困对象家底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因户施治,逐户解决问题,让脱贫措施真正落地见效。同时,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云南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解决影响脱贫致富的长期性、根本性问题,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支撑保障。
既要强化外部帮扶,又要激发内生动力。 进一步完善大扶贫格局,着力营造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综合扶贫、行业扶贫、专项扶贫联动的合力攻坚局面。主动做好与上海市、广东省帮扶协作,加强与47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的协调对接,发挥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的引领示范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同时,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办好农民夜校、“新时代讲习所”等,把“富口袋”与“富脑袋”结合起来,消除贫困地区群众“等靠要”思想,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既要抓三年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又要夯实长远发展的基层基础。 认真实施全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盯紧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实施经常性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同时,立足长远打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三农”工作队,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来源/作者:《求是》2018年第12期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