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印记 粽香浓情里的昆明
“端午以菰叶裹糯米为角黍,当是祭三闾大夫遗意。饮雄黄酒,食平胃散,一则解毒,一则去滞,颇合卫生。”这是《昆明近世社会变迁志略·岁时》中对于昆明人庆祝端午节的记载。每到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便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在昆明历史研究学者“风之末端”赵立看来,老昆明庆祝端午节时最值得回味与珍惜的,就是亲友、邻里之间深厚的感情。
四合院里吃清水粽
端午节,家家户户少不了吃粽子。而老一辈人很少买粽子,大多数人都有一双巧手,自己动手包。还没到端午节,住在四合院里的女人们就端着大盆坐在院子里,折粽叶、装糯米、裹紧扎绳,动作一气呵成。粽子的外形比较多样化,常见的有菱形、柱形等。大部分人家包的都是最为传统的清水粽,没有任何内馅,也有的会加红枣、绿豆馅。
端午那天,各家煮好粽子之后,就会端到院子里,一起和邻居分享。“大人用筷子插到粽子里,小孩子端着沾点白糖,或者直接吃清水粽,满口都是粽叶和糯米的清香。”赵立说。
亲友之间也会互相馈赠粽子。这可大有讲究,吃粽子不仅是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不同的粽子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同。比如,粽子中间放一颗枣,表示对你一心一意;放两颗枣代表兄弟情,二竹相交;三颗枣自己家里用,三星照户“福禄寿”;四颗枣送给老人,代表四季平安;五颗枣送给上学的孩子,代表“五子登科”。送粽子成了一种节礼,也代表对亲友的祝福。
近日公园赶花街
日前,一年一度的宜良县旅游文化花街节如期举办。其实,花街节源于庆祝端午节。如今的花街节除了花卉苗木展、乡土苗木展销以外,还多了书画展、龙舟大赛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热闹的花街节,让赵立想起多年前在南屏步行街的近日公园附近举办花街节的盛况。
在这一天,来自昆明周边的花农都会带上自己的“得意作品”,摆了长长一条街,各种平时不常见的花卉苗木,都可以见到。吃完午饭后,许多人就去逛花街,根据不同的寓意挑选心仪的花卉,比如,仙客来象征吉祥如意、贵宾临门,百合花寓意百年好合等,当天回家就种下。“昆明人中流传一种说法,只要是端午节种下的花,都比较容易成活。”
人们还会买来艾草,挂在大门两侧木门的钉子上,用来辟邪防疫。梁朝宋懔的《荆楚岁时记》说:“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除了艾草之外,还会加上菖蒲,由于艾叶类似虎形,菖蒲多作剑状,故至今有“艾虎”与“蒲剑”之称,悬挂在门上用来辟邪。天气变得炎热后,各种毒虫、蚊子也越来越多。为了防病,人们就用兰汤沐浴,门口挂艾草。
滇池盘龙江看赛龙舟
“两岸人声笑不休,满河箫鼓赛龙舟。日斜画舫归何处,撑过西山古渡头。”端午节热闹的场景有诗为证。
在祭祀活动结束后,就会赛龙舟。赵立回忆,这是许多小孩最喜欢的端午活动。在盘龙江、滇池一带也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有龙舟竞渡,锣鼓喧天。艘艘舟楫在烟波浩渺的滇池中疾驶,许多市民赶来围观,在岸边呐喊助威。
“赛龙舟是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应该保留下去。”赵立惋惜地说,近年来已经很难见到龙舟比赛了。
今年,人们还可以到宜良县南盘江边看龙舟赛,到盘龙区双龙街道看舞龙,还有不少社区举办了百家宴、包粽子比赛等活动,营造节日的氛围。“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还是要走出家门,把自己的关心和祝福送给身边的人。”赵立说。(昆明日报 记者唐丽)
编辑:上官艳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