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樱花谷

13.12.2014  19:33

本报美编  王超  制图

      刘绍良

      冬天的樱花是一把火,寒风中,照亮了无数的眼睛。

      昨晚,我从南涧回到巍山,回到我的山地果园,把一种心绪编成短信发给城里的友人,短信说:“我到樱花谷赏花,喝了一杯香茶;只盼没人知晓,偷一支山歌回家。今晚月亮很圆,夜寒霜重疲乏;真想邀蒲松龄前往,把酒围炉夜话。

      无量两个字,含着些佛教色彩,宏阔而神秘,是关于天地自然的符号。如此,在无量山,樱花只是茂密森林中的一点红,而仅仅这点红,便足以成为人类精神世界里的一把火。

      道法自然,这是道教思想的精义所在。数百年来,无量山中的茶农种植茶树,采集茶叶加工出售,用以维持生计,虽则物质贫乏,但这一举动已在道法自然之列,故而茶集天地灵气,作用于人,使之神清气爽。彝族山民生活于如此环境之中,实为森林之子,气度与景物浑然一体,长寿者自然众多。无量山今日仍有较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植物品种难以计数,樱花只是其中的无足轻重的一种而已。樱花这个称呼,是今日城市栽种的观赏樱花的延伸,在巍山在南涧,群众只把此种植物称作野樱桃。野樱桃时代,我是吃过很多野樱桃果子的,那时大多从赶街的山民手中买来。买时一般付两分硬币,山民便将准备好的乔木阔叶卷成喇叭状,搭口处别上根小棍子,再用另一同样器物铲出箩中樱桃倒入其中,交付给买主。那时,两分硬币尤其珍贵,手中的樱桃尤其珍贵,我是一粒一粒数着吃的。野樱桃还有一种最佳用途,这知识是做客时熟识的长辈厨师告诉我的。厨师的厨具中总离不开菜墩,那菜墩厚而且大,任厨师在上面剁砍切割。日子久了,这菜墩面上便慢慢凹了下去,但周边完好。厨师说,这菜墩是用上百年的野樱桃树做成的,粗就这么粗,高则七八丈,一棵树砍倒了,可锯成几十块这样的墩子。及至长大,我到山里砍柴,见过野樱桃树开的花,有红有白有粉色,远见一株,仍觉十分好看。山中的花实在太多,应季应景四时开放,如此,本地群众从实用性出发,把此种植物叫做野樱桃而不叫做樱花。

      我第一次知道把与野樱桃极为相似的植物的花朵称作樱花,是在巍山蒙阳公园明伦堂前的院子里,那一棵樱花的花朵很大很红,盛花时节,那是一团火红的流云,不仅红在许多游人的眼前,还温暖了许多游人的梦境。因为,它只在春天开放,春天的夜里,仍然会寒意袭人。

      无量山中的茶农在开垦茶地的时候,有意地把一些野樱桃留在茶地里,只为自己观赏。野樱桃的花朵开在冬天,在那个2300米的高海拔地带,自然会寒气逼人。低矮处的茶树需要霜露的历练,需要湿润的雾气氤氲,茶叶才能绿如翡翠、片片生香。但是,满眼一片绿,绿中生寒意。于是,高处的樱花开放了,在茶梯的绿中耸出无数红,让樱花谷的太阳更加温暖。沐着暖暖的阳光,我拍了许多红绿相间的照片。因为云雾,它能在实景中或者照片上,产生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因为太真实,便会有了些不尽如人意的成分,如此,如梦如幻的感觉,会填充你生活中的欠缺,让精神世界多一份美感。

      此地因茶园而衍生为樱花谷,赏罢数百株樱花,便应该去尝尝茶的滋味了。在台湾茶商的桌前落座,捧一盏金黄含绿的茶水,那气息就让精神一振。台湾茶商看中的是无量山的环境、气候和土壤,当然,还有彝族山民的质朴善良。于是,公司加农户的茶叶项目便应运而生,日渐看好。茶商说,台湾阿里山的茶种铁观音,每年可采收三次,无量山只能采收两次,这是海拔气温的缘故,但相比之下,无量山的茶质更好,价格也就更高了。

      我本来是个看惯樱花的人,在我的果园里,也先后种植了上千株,但此地的樱花非彼地的樱花。昆明的游客说,昆明的樱花虽然花朵更大,花色更红,但那是城市里的观赏樱花,而樱花谷的樱花是自然界里的樱花,是与整片山林相协相融的樱花,有着明快的层次色彩,有着在道法自然的前提下的美学效应。如此,这无疑是一幅高境界的中国画了,而画师,却是无量山中的茶农山民。

      好画需要识画人,需要识画人把这幅画的意境展示给更多的世人。南涧是巍山的邻居,巍山做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在巍山的祭祖节、小吃节沸沸扬扬的热闹中,南涧也在细数着自己的家珍,并给无量山的自然资源作了另一种意义的命名。于是,在绵延数百里的无量山的那个特定的地方,在茂密的原始森林的一个稍为中空的环境,便有了樱花谷三个字的牌匾竖在老214国道边上。3年前我到临沧,有意绕老国道线去作怀旧游,目的是看森林吃腊肉,行车至快到山顶垭口的时候,便看见了这三个字,甚觉新意。在这之前,我虽无数次翻越无量山,但都只是路过,偶尔,也会在饭后留宿于路边旅店,享受无量山情趣。那时,无量山情趣还未被金庸妙笔渲染,无量山深厚神秘的内涵还不曾为更多的世人所知。之后不久,因金庸的《天龙八部》,无量山便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神秘胜境。

      今天,无量山的神秘胜境不仅以更加生机盎然的表情面对世界,其中已作为旅游景点的樱花谷,更如一位静女,刚被掀开一角面纱,就被蜂拥而至的万千游人细赏妩媚。冬天虽然寒冷,人潮挟着热浪络绎涌来。与周围的植物、景物浑然一体的樱花,它们的生命属性与城市樱花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我们赶到樱花谷二号景区吃午饭,因前面的客人没走,便只好在外面等候。南涧的作家们说,我们将享受的是歌舞欢迎和著名的“跳菜”八大碗。果然,我又一次被以《跳菜》为主的民间民族文化陶醉,遂以歌舞为餐,挪动着脚跟去揣摩其中的旋律。为我们服务的都是此山的彝族山民,他们质朴得跟脚下的泥土一样。在同行者中,我很自豪我的肤色如他们一般,有着太多的阳光的积淀。在那一时刻,我看重的是精神和文化,但我知道,他们在展现着此地独特的精神和文化的同时,不可缺少的物质生活,也将因生态旅游的兴起而有较大的提高。

      樱花谷已经有了很多故事,新的故事正在发生,行走中,我恍然如在童话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