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裸"首日昆明95%米线"穿衣"上市 市民看法两极分化

16.10.2014  11:46

  市场绝大多数米线已“穿衣

  每箱米线都要贴上生产厂家及日期的标识

  这种小包装就更高大上了

  超市只能销售小包装的米线 记者 苏颖 摄

  昨天是昆明市米线“禁裸令”严格执行首日,经过两个多月的动员摸底,昆明主城区内主要餐饮服务单位、商超、食堂、标准化农贸市场以及米线生产企业等地的米线及卷粉等鲜粮制品95%都以带包装的方式上市,无预包装、无标签标识的米线从昨日起全面禁止流入市场。

  “穿衣”米线会不会涨价?手抓称米线是否成为历史?捂着塑料袋,米线会不会变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跟随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于昨日走访了部分米线的生产、流通环节。

   增加28家放心米线作坊

  今年7月29日,昆明市政府召开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昆明市米线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动员会,对米线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进行了全面安全部署。经过两个多月摸底调查,目前昆明市共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米线生产厂家5家,米线生产小作坊169家,包括超市、农贸市场摊点在内的米线流通企业869家,餐饮环节经营米线单位5839家。

  “目前正处于全面整治阶段。”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云海表示,按照《昆明市米线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部署,全市食药监管部门加大了对米线质量的整治力度。“近期,我们检查了全市米线生产、经营、消费企业9000家次,并发放了2万余份生产经营消费单位告知书和宣传资料。169家小作坊中,有3家因无证、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简陋被取缔。剩下的166家中,有28家米线生产小作坊经过升级改造,取得了备案登记证。其余138家,对无改造提升空间或拒不改造的,从今日起联合执法进行关、转、并、停。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能达到标准,什么时候继续生产米线。而玉溪、红河等地的米线如果想进入昆明市场,也必须具备生产许可证才行。

   米线“穿衣”市民看法不一

  在农贸市场内,记者看到规范的米线售卖摊点上,销售人员都戴帽、用手套进行抓取,并在显眼处摆放着《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报告》、《食品流通许可证》等证件。一些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小摊点则悬挂着《昆明市米线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备案证》。

  店面和摊点上已不见“簸箕米线”的踪影,而来买菜的市民们对此变化态度不一。大部分市民对简易包装的米线售卖方式适应良好,但一些“老昆明”却不习惯。“用传统竹箩筐和纱布覆盖是老传统,这样才透气安全。拿塑料筐、袋子和薄膜包装过于密闭,容易损坏米线,加速变质。”多位老人表达了不能接受塑料筐和袋装米线的看法。

  而不少中青年则对米线“禁裸令”的实施给予极大地肯定,市民马女士表示,对简易包装与定量包装的米线完全可以接受,“购买米线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是否卫生安全,即使因此适当涨价也可以接受。

  另一位在购买塑料筐盛放的简易包装米线的市民认为,米线“裸露”和“穿衣”后的质量并没有变化,只是现在食用米线时更加放心了。

   老昆明”:

  竹箩筐和纱布覆盖是老传统,这样才透气安全;

  拿塑料筐、袋子和薄膜包装过于密闭,容易损坏米线,加速变质;

   年轻人:

  比较卫生安全,吃米线时更加放心了;

  但担心塑料袋造成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