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公路”为何能养出“败家子”?

25.12.2014  18:05

    12月23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汇总结果: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总收入3652亿元,总支出4313亿元。其中,还本付息支出3147亿元,养护经费支出390亿元,运营管理支出457亿元,税费支出214亿元,其他费用支出104亿元,总体亏损661亿元。(12月24日《新京报》)

    “收费还贷”或“经营性收费”模式,带有市场属性,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完全保证任何一条收费公路总是“赚钱”,恐怕也不现实。就譬如涉及某一地段自然灾害,造成收费萎缩、修复成本急剧增加,就可能让收费公路“赔钱”。再譬如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据称也会给一些利润微的收费公路造成成本压力,也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如果全国性收费公路整体亏损,且呈现巨额亏损状态,尤其是还连续多年亏损的话,那就不应该是市场风险的原因,而应该重新审视运营机制体制的原因了。

    全国收费公路收费运营上“一片惨淡”,最主要的根源是是公益和公共属性的长期缺失。在政府责任缺失之下,公路运营要么需要银行贷款支持,要么需要采取民间融资方式,无论是市场还是银行,都带有“逐利”属性,想方设法保证利益或攫取最大利益是其运营本质。银行要考虑风险,无论如何先将收费归还本金利息再说,经营企业和投资者同样害怕风险,也会先行考虑收入成本和投资。交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总收入3652亿元,其中,还本付息支出竟然高达3147亿元。成本和利息支付竟然占到了年收费的86.2%!为什么要向银行和融资者借贷如此巨额的经费?为何不能将贷款规模和偿还比例设计的更合理呢?政府资金为何公路修建上长年当“甩手掌柜”?如此极不合理和不恰当的模式必然直接造成“畸形的偿债比例”,这才是公路收费“越收越穷”的罪魁。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全国收费公路,守着的是一座座金山,却是“守着金山”的乞丐,原因何在?不是“算计”和“谋划”出了问题是什么?其二,收费公路的管理者真正的做到了对收费和管理的“精打细算”了吗?交通部发布数据显示,去年运营管理支出就有457亿,比公路养护的390亿还多,这恐怕也不尽合理。此前,审计署曾对18个省份的高速收费进行专项审计,结果发现,有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一边是高额福利,一边是人浮于事、超编严重。有一家企业编制27人,实际多达156人。有些企业甚至把资金挪用建设楼堂馆所、投资理财。很明显,所谓的“亏损”里面必有运营和管理中的“跑冒滴漏”和奢侈浪费问题。换言之,年年亏损的收费公路很“”,应该精打细算过日子,却出现了“败家子”行为,“”的原因之一又恰恰是“败家”式经营。

    不彻底转变收费公路管理和运营观念,就不可能改变收费公路“越收越穷”的现状,不彻底堵住不合理的“支出”和运营浪费问题,就不可能扭亏为盈。国内收费公路该到彻底反思的时候了,不反思不可能改进问题,不反思无以真正甩掉“越收越穷”的包袱。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