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18条硬核措施让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

09.05.2020  12:00

  为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巩固搬迁成果和扶贫成效,近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全州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18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确保易地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转变。

  管委会+社区+暖心团+加挂帮扶

  怒江州在19个千人以上集中安置点组建配齐管理委员会,构建社区“一体化”基层治理体系。建立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基础、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为纽带的网格化体系,统筹安排各类公益性岗位人员担任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网格员。优化“扶贫暖心团”服务机制,从居家服务、就医、就学、就业到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暖心志愿服务。

  同时,完善安置点加挂帮扶机制。怒江新城各安置点由州级部门和泸水市级部门加挂包楼。福贡、贡山、兰坪县城安置点由县级部门加挂包楼,其他乡镇集镇安置点由乡镇加挂包楼。

  组建“两支队伍”开展“四项活动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感恩宣讲团、文艺宣传队纷纷组建,大家举办夜校、“院坝会”“入户讲”,用汉语和民族语结合创作运用快板、舞蹈、小品、歌曲等进行常态化文艺宣传。

  依托“两支队伍”,易地扶贫安置点还开展起了探索“文体活动+素质培训”的每日文体活动,常态化“国旗下的讲话”的每周升旗活动,家庭内务、脱贫能手、文体能人、就业之星、感恩之星、善行义举等评比活动,现代家居、安全常识、文明意识、法律法规等全覆盖培训活动。

  加强安置点社会保障服务

  在易地搬迁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怒江州对已脱贫收入达到保障标准但不稳定或者家中有病人、残疾人、大学生等家庭,给予12个月过渡性保障,并建立主动发现、先行救助机制,对特殊困难群体主动实施临时救助。同时,加强公益性服务保障,为群众提供便利的红白理事服务。

  办好三件扶贫暖心惠民实事

  为确保安置点群众真正“稳得住”,怒江州还进一步发展扶贫车间,推进扶贫暖心食堂建设,加快安置点“微菜园”建设。

  怒江州各安置点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特别是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将适合分散加工的初级产品生产车间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已经建成的37个扶贫车间,扶贫车间每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按照其发给贫困劳动力工资额的15%,给予奖补。

  在中心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附近流转一定面积的农业生产用地,在保证人居环境基础上,规划建设“微菜园”,提供给留守的老人、妇女等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同时,整合帮扶资源和社会福利资源,利用公益性岗位,积极打造暖心食堂。暖心食堂不仅合理核定特殊困难群体就餐价格,还对失能或部分失能生活不便的人员实行上门送餐服务。

  拓展扶持方式强化示范引领

  怒江在全州重点抓好10个“稳得住”示范安置点,每个点由1名厅级领导主抓,并围绕生态农业、民族文化、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等特色主题,培育创建一批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主题小镇,做到“一镇一特色”“一点一品牌”,成为支撑安置点稳得住和长远发展的产业支柱和就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