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妥去杠杆需大力发展股权融资

02.06.2016  14:06

    日前,财政部公布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4月末,国企资产总额为1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负债总额81.9万亿元,同比增长18%;所有者权益合计4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负债总额增速高出所有者权益增速近8个百分点,说明国企资产负债率在提高,杠杆率未降反升。


    在中央推进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这组数据真实地反映出,当前去杠杆攻坚战之不易,也促使各方进一步反思,到底该如何稳妥去杠杆。


    影响一国整体杠杆率的因素较多,其中融资结构就是重要因素之一。业内专家表示,在社会融资中,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往往比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拥有更高的杠杆率。比如,日本就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的代表,2015年其实体经济整体杠杆率为400%,而美国资本市场发达,社会融资中由直接融资主导,2015年美国的总体杠杆率为230%左右,远小于日本。

 

    从我国情况看,中国的金融体系一直是间接融资为主,特别是商业银行主导,这个金融格局直接造成了总体杠杆率偏高的事实。尤其是,在直接融资比重本身有待提高的情况下,股权融资占比更是偏低。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股权融资达到4333亿元,一度占社会融资规模的7.26%,但近些年,股权融资又有所下滑。近期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结构显示,2016年4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3%,企业债券余额占比为11.2%,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为3.4%。可以说,股权融资占比较低,显示出我国融资结构亟待完善,也由此造成企业杠杆率居高难下的状况。


    因此,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后,要稳妥推进去杠杆的重点任务,需要不断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特别是要大力提升股权融资比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指出,“十三五”时期,应着力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功能,优化企业债务和股本融资结构,使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显著提高。预计从2014年到2020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将从17.2%提高到25%左右,债券市场余额占GDP比例将提高到100%左右。


    在日前于北京召开的金融街论坛上,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提高股权融资比重,助力供给侧改革,也得到了各方广泛探讨。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心任务,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多层次、多元化、互补性、功能齐全和富有弹性的金融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比重,降低杠杆率,发挥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在去产能、去库存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港交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同样认为,要想培育新动力,必须要进行融资结构的调整。


    实际上,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早已得到各方认可,也已经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此外,近期多个省份相继公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在“去杠杆”方面,扩大直接融资、降低不良贷款率、防范金融风险成为各地方案的共同要求。比如,山东省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6年,山东力争上市挂牌企业累计达到2000家,新增直接融资额超过5000亿元。该意见表示,通过知识产权入股、上市增发、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使企业自有资金的比重大幅提高。江苏省公布的相关方案则明确,到2018年底,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提高至30%左右,各类法人金融机构和地方监管的新型金融主体杠杆率全面达标或符合监管指标要求。


    当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股权融资市场方面的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以及新三板已经基本成形,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不断提高。其中,近期发展较快的新三板市场格外受到关注。有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新三板的挂牌公司已经合计达到7394家。按照目前的审核速度,挂牌企业将很快超过一万家。从新三板挂牌企业看,九成以上为中小微企业,六成以上为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约三分之二以上。从效果看,这些中小微企业通过挂牌新三板,为早期投资业提供了非常好的退出途径,从而有效地带动了早期股权投资,提高了金融体系的协同效应。


    进一步来看,要大力提高股权融资比重,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关键是要创造良好的股权投融资文化,不断夯实资本市场基础,维护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要求“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贯彻落实好这一部署,将有力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效提升股权融资比重,对于稳妥去杠杆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