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的云南样本
云南坐拥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超过1亿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9000多万千瓦。水电开发对于云南和全国的能源战略意义,不言而喻。然而,与水利水电建设开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相比,工程移民的搬迁、安置、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作为水利水电大省的云南将如何破解这一“天下第一难题”。且看——
移民安置的云南样本
数说
本报美编 张维麟 制图
进村入户了解情况
田间地头指导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王廷尧 崔仁璘
滔滔江水劈山开道奔流不息,当来到一座座水库高坝,便化作一湾温顺碧池,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景致。
碧波之下,是云南84万移民曾经世代生活的地方。曾经,他们遥望挥手、合掌鞠躬,带着故土难离的惆怅告别家园。而今,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居里,在生机盎然的高原特色农业沃土上,在繁荣的工业园区中,蕴含着移民群众对崭新生产生活的期望和信心。
故土难离,要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谈何容易,破解移民这一“天下第一难题”,靠的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是广大移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各级党委政府全力维护群众利益的努力、是移民干部用真心换真情的付出。
太多的心血与汗水,终换来“建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移民,保护一片环境,促进一方和谐”的绿色发展成果。
搬 迁
挪的是屋 安的是家
2011年,我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建设进入倒计时,有关部门批复:绥江县移民搬迁必须在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这意味着辖5个乡镇、总人口17万人的绥江县县城和3个集镇需整体搬迁,移民人口近6万人,全县3个人中就将有一个是移民。
面对极其紧迫时间和繁重的任务,绥江的移民工作却实现了1年建成新县城和3个集镇、两个月完成6万移民搬迁、1个月完成库底清理的“三大奇迹”。
奇迹不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当年3月,因部分移民不满移民政策,绥江县发生了“3·25”群体性事件,事件整整持续5天才得以平复。一面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时间表,一面是干群之间如铜墙铁壁般的“心墙”,怎么办?只有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移民工作才能进行下去。于是,3000多移民干部与1.6万户移民开始结成对子、攀上“亲戚”,挂钩帮扶零距离、维权服务心贴心。从征地拆迁、拆迁补偿到建盖新居等涉及移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小到马桶、灯具的选择,大到集镇的规划,我们都组织群众讨论,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才最终确定。”新滩镇党委书记杨绪春说。把移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决策前问需于民、决策中问计于民、决策后问效于民。在整个移民工作中,绥江县为移民安置配套政策的出台召开了各类讨论会4000多场次,收集意见建议8600余条。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但创造了奇迹,更总结出了结对包保“一家亲”,尽最大努力赢得群众信任;民情办理“一条龙”,尽最大努力回应群众诉求;政策共商“一条心”,尽最大努力维护群众利益;信息公开“一扇窗”,尽最大努力打消群众疑虑;城乡统筹“一盘棋”,尽最大努力增进群众福祉”的移民搬迁安置宝贵经验。
再次走进绥江,一条条街道宽敞明亮,四通八达;一座座桥梁造型各异,把各个区块连为一体;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特色产业方兴未艾,一片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对云南的移民工作而言,绥江并不是孤例。秉持“把移民当家人,把移民的事当家事,把移民的诉求当家书”的移民工作理念,推行“16118”移民安置方式。即:立足一个长效补偿机制,定期发放移民生活补助;实行城市安置、城乡结合安置、农业生产安置、分散安置、货币安置、就业安置6种安置方式;建立一项移民扶持发展基金,为移民后续发展和养老医疗等保障提供支撑;对农业移民进行后期扶持,确保享受国家统一的后期扶持政策;采取8条配套措施,从安置补偿、土地补偿及流转、建立移民扶持发展资金、加大全社会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扶持力度、加快移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重视移民安置区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移民贫困户的基本生活、抓好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移民安置政策。
在此基础上,我省还根据大中型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深化管理方式,抓好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成果的审查审核,确保移民安置规划科学合理到位;抓好移民安置评估和验收工作,确保移民安置规划实施到位,确保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组建了由国家各大水利水电设计研究院及我省水利水电移民安置专业等100位权威专家组成的云南省移民安置咨询专家库,为移民安置咨询、审查和验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库保障。
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相结合、前期补偿与后期扶持相结合、国家移民政策与地方优惠政策相结合,云南移民安置工作机制不断理顺,工作程序不断规范,移民政策不断完善。
去年,全省共完成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搬迁67102人,完成移民投资51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2014年全省31件在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已完成移民安置4820人,搬迁安置1181人。
发 展
移的是地 落的是业
从南涧彝族自治县的小湾水电站淹没区小湾东镇搬到宾川县鸡足山镇新川移民安置点的移民李世凤,借助移民政策和移民资金种了3亩葡萄,去年卖了12万元,刨去成本,纯收入近7万元。如今,李世凤一家3口住在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和帮助建成的移民安置房里,两层半的楼房宽敞舒适,家里添置了液晶电视、智能冰箱、洗衣机等电器,还购买了一辆小汽车。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移民人口最多的宾川县,当地依托自然资源,深挖农业潜力,把高原特色农业和移民安置区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葡萄、柑橘等特色水果种植,带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不断发展。通过加大移民种植技能培训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宾川库区和安置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仅鸡足山新川移民安置点的600多户移民,去年通过开展葡萄和柑橘等特色种植,人均年收入就达4.5万元,户均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20户、10万元以上的有30户,而10万元左右的已经是普遍现象了。
移民安置,不仅仅是让移民住新居,更重要的是“能发展,能致富”,只有这样才能使移民实现安居乐业、和谐发展的长远目标。
近年来,全省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在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创新完善,逐步形成了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计划跟着规划走的工作格局。同时,在项目扶持的方式方法上大作文章,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资金使用效率,由过去注重的“形象工程”转变为现在的“惠民工程”,利用“产业移民”、库区基金、结余资金、应急资金等后期扶持专项资金在项目建设上的杠杆作用,通过移民避险解困项目积极整合资金,解决移民特殊困难群体的脱贫解困问题;通过移民新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解决老水库移民的生存发展问题;通过文化建设提升移民文化素质,解决城镇化发展的软实力提升问题;通过引导小额信贷助推移民产业发展,通过扶持产业发展帮助移民增收致富。
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后期扶持渠道,由过去的“输血机制”转变为现在的“造血机制”,进一步加强移民群众的生产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加大青年移民的职业教育扶持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移民培训规划,帮助青年移民拓宽就业渠道,就业增收。省移民开发局还与省内7所院校合作开展移民教育和培训,100%的移民学生减免学费并按月发放300元生活补助,20%的特困学生获得补贴。全省共组织移民技能培训419期64707人,转移移民劳动力8897人。今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职业教育招生院校扩大为10所,各学校招生推荐的主要专业扩大为109个。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移民产业稳步发展,移民文化亮点频现,通过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移民群众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住房、水电、交通、通信、就医、就学、文化活动等设施让移民的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和 谐
建的是区 稳的是心
要发展,稳定是前提、是基础。唯有和谐稳定,移民群众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发展永远只能是期盼。
面对移民群众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各级党委政府和移民部门始终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和谐稳定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平安库区”创建工作,从维护移民利益上抓稳定,从完善落实制度上保稳定。在和谐稳定中求发展进步,以发展进步促和谐稳定,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协调统一、互融共促。
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流经境内的就有澜沧江、金沙江以及大小山溪、河流763条,可开发利用的有49条。水电站的建设,让1.47万人需要移民安置,移民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9.36%。随着建设的不断推进,维西县因移民工作而导致的矛盾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平均发生矛盾纠纷800多件。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纠纷、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新途径?对此,当地提出了“哪里有库区移民,哪里就有法律服务”的工作要求,把开展法律服务作为水利水电建设及移民安置工作的突破口,采取登门服务、设点服务、巡回服务等方式,为移民区的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为了建立矛盾排查调处长效机制,维西县还建立了县级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乡镇人民调委会、村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调解信息员组成的五级调解网络,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和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实现了人民调解全覆盖。
我省围绕“稳定与发展”这一主线,在不断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建设,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夯实移民增收长效机制,加强移民社区社会管理,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强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移民工作管理部门聘请律师顾问、开展移民法律法规政策专题宣传活动、建立困难移民群众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等移民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把“平安库区”创建纳入“平安县(市、区)、年度综治维稳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和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内容。
此外,还建立了完善的维稳预警信息报送和分析研判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坚持每月摸排分析、每季汇总研判、半年集中调处。自去年以来,全省移民系统就接待移民群众来访708批次4045人,办理来信810件,网上信访85件。做到了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服 务
精的是业 用的是情
随着全省水利水电建设的不断推进,移民安置人口越来越多、搬迁安置强度越来越高、后期扶持任务越来越重,这就需拥有一支高素质、过硬战斗力的移民干部队伍。
一直以来,作为承担我省移民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云南省移民开发局着眼打造一流方阵,把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扎实、清正廉洁的移民干部队伍作为自觉要求。
在连续开展“作风建设年”、“学习提升年”和“落实进步年”的基础上,省移民开发局抓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契机,坚持“一把手”带头,上行下效,以钉钉子、啃硬骨头的精神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移民工作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做好移民工作,必须先做好群众工作。”省移民开发局局长韩梅说,哪里有移民群众的诉求,哪里就有移民干部的身影。去年,局党组深入移民任务重、矛盾问题突出的县市随即调研20多批100多人次,协调解决了大量的移民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
另外,省移民开发局还积极探索实践移民干部选拔、培训、使用和管理办法,既让移民干部增加压力、强化动力、激发活力,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去年,在省直机关率先推行机关绩效考核工作,被确定为省级行政机关公务员考核工作联系点,优秀等次公务员比例由15%上升到25%。
开展业务知识讲座8期16个专题,组织了全省移民干部、宣传工作、统计业务、规划稽查、内部审计和党建工作等业务培训。
通过一系列创新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全省移民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断提高,作风形象逐步转变,精神状态明显提振,热爱移民工作、完成移民任务、建功移民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
在2013年度全省综合考核评价中,省移民开发局被表彰为综合考评成绩优秀,在省级政府部门中名列前茅。同时,该局还被表彰为2013年度社会扶贫先进集体、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行政绩效管理成效优秀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