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更大作用

09.07.2015  01:09

云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龙 江

(来源:民族时报,刊出日期:2015年7月2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西部欠发达省份,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在4700万各族群众中,少数民族人口超过三分之一,而且分布广泛,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发展前行的底子较薄。按中央和省委部署,到2020年,云南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在实现小康的征途中,不能让任何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因此,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紧迫性。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繁荣稳定,促进国家安全。

我省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我们通过实施科技兴边富民专项、农业高产创建专项、“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工程、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整体推进、边境县和藏区县定向扶持,开展农业科技“六项认定”(农业科技示范园、优质种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科技特派员、科技辅导员认定),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富宁县定点挂钩扶贫、太阳能光伏取水科技示范工程等,极大地推动了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科技进步,有效改善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得民族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素质明显提升,为各地区各族群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仅2014年,我省投入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经费就达3.25亿元。其中,中央投入的经费达1亿元;省级投入的经费有2.25亿元,省科技厅多次获得社会扶贫先进集体表彰。

我省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马铃薯等的研发水平保持全国先进,2014年全省共有65个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特色经济林和经济作物年度种植面积突破1亿亩,其中,烟草、橡胶、花卉、核桃、咖啡、坚果、小桐子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位,云南成为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甘蔗、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猪、牛、羊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0%、42%、75%。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80万亩,中药材及饮片销售收入260亿元。“楚粳28号”超级稻新品种亩产可超过1000千克,全省累计示范推广765.94万亩,适应性广、推广速度快,在我省及四川凉山州、贵州六盘水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产品出口创汇连续多年居西部省市区第一。普洱的咖啡、临沧的坚果、楚雄的野生菌、文山的三七、西双版纳的橡胶、大理的核桃、德宏的柠檬、迪庆的青稞等特色产业持续提质增效。这些享誉国际国内的产业,已成长为带动各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增收致富、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支撑。它们的成长,凝聚着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

2015年,我国向世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交汇支点的云南,迎来了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考察,要求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习总书记同时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并作了具体深刻的阐述。总书记的要求,为我省科技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科技工作,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重要作用,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目前,创新能力不足仍是云南的短板。为使科技更好地支撑促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把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发展和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作为主攻方向。 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在“特色”二字。我省每年通过科技计划的实施,促进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继续在培育特色产业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通过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商业模式创新等措施,不断巩固和提升烟草、蔗糖、茶叶、天然橡胶、木本油料、咖啡、坚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特色花卉、特色水果、油橄榄、玛咖、辣木、美藤果、青刺果等刚刚起步、特色鲜明、潜力巨大,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快培育成为新兴产业,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二是要大力培育壮大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省现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5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464个、优质种业基地335个、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354家、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87家、科技特派员2215人、农村科技辅导员853人,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支撑条件持续改善。要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安排、技术引进、人员培养等措施,鼓励支持这些企业、组织更好地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和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积极作用,成为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三是要大力加强民族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我省组织实施科技兴边富民专项工程,积极改善边疆县、藏区县学科技、用科技环境条件。2013年,我省获批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至2014年已有15个县市完成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乡镇村级基层服务站点1009个。要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六项认定”、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等,持续改善民族贫困地区学科技、用科技的环境条件。其中,2015年要建成基层信息化服站点6000个以上,大幅提升群众生产生活信息化水平。

四是要统筹兼顾,集中力量抓好“三区”县等重点地区的发展。 我省有边境县(市)25个、藏区县3个、“三区”县(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89个,同时,生态环境脆弱,受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严重。我省科技工作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作为重点,在科技计划项目安排、政策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倾斜,加快其发展。为解决缺水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我省累计实施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点109个,解决了16万山区群众的饮水困难和4.8万亩农田灌溉问题。今年以来,我省继续实施“科技兴边富民专项工程”计划,已投入1000万元科技经费推进边境县和藏区县特色产业发展;向“三区”县选派科技人员1780人,争取中央财政经费3560万元;对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安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89个,年度科技经费要在上年基础上增加10%。

五是要使科技在促进睦邻、安邻、富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云南一省邻三国,有16个民族与境外相同民族在国境线两侧居住。为推进沿边科技交流合作,西双版纳州立足于阻断毒品对境内的渗透,与老挝边境农村以替代种植方式合作种植高粱、玉米、木薯、甘蔗等农经作物;文山州在越南北部地区开展丘北辣椒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德宏加强中缅边境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在缅甸推广种植南瓜、甜脆玉米等作物,均取得良好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省已在老挝、越南等国家建立了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与南亚、东南亚多国围绕粮食、蔬菜、花卉、香蕉种植、新能源开发利用,以及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深化科技交流合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要求,加快云南科技创新园、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以及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建设,努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与辐射中心。

六是要通过科技工作增强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的信心、决心。 要在科技工作中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方针政策,宣传省委、省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落实,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好、落实好,让科技工作在促进群众增收、改善群众生活、增强群众自信中挥更大作用,增进群众依靠科技发家致富、团结进步的信心、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我省是民族大省,通过科技创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抓好贯彻落实,让科技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所:成果铺就干热河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
2011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向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面积累计达217.5万亩,增产农产品7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产值11.科技厅
践行初心使命 选派精兵强将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南省科技厅认真落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包帮”定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