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带来好收成
笔者日前从麒麟区农业部门获悉,今年该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5.1万亩,比上年增3.66万亩,预计可实现粮食产量2.3亿公斤,比上年增加0.17亿公斤、增幅达7.8%。麒麟区珠街街道农技人员介绍说,虽然珠街街道的农业基础条件很好,但以前水稻产量也就在650—700千克左右徘徊。5年前开展粮经作物高产创建以来,通过科技入户等重大项目,这里的资源和播种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粮食单产也随之提高,水稻产量几年来都维持在900千克以上。农民都说,是科技帮了大忙。
近年来,麒麟区根据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布局、生态类型、种植节令和科技基础,通过示范推广粮经作物良种,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间套种、精准栽培、科技抗旱措施等良法,最大限度发挥品种和技术的增产潜力,体现科技对农业的引领及支撑作用,实现粮经作物稳定增产增收。今年,该区种植小春粮食作物23.8万亩,实现产量5401万公斤,比上年增产249万公斤、增4.8%。种植大春粮食作物29.7万亩、晚秋粮食作物1.6万亩,预计可实现产量1.8亿公斤。
今年,该区以全国创建粮食高产活动年为契机,全面推进科技增粮措施的落实,共建2个部级水稻万亩样板示范片,2个省级玉米、1个省级马铃薯、2个省级蚕豆、1个省级大麦万亩样板示范片,实际示范面积9.11万亩,可增产粮食900万公斤以上。水稻示范区主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实施“一减、一早、三改变”高产创建集成技术;同时示范推广超级稻新品种45390亩,亩均比非示范区增产63.8千克。玉米示范区推广“五配套”集成技术,做到品种、节令、种植规格、施肥标准、病虫害防治等生产过程“五统一”,亩均比非示范区增产100千克以上。大麦示范区主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亩均比非示范区增产64.95千克。蚕豆示范区主推稻茬免耕高产栽培技术,亩均比非示范区增产32.1千克。马铃薯示范区实行高垄双行标准化栽培五配套集成技术,即良种、测土配方专用肥、种子处理液、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五配套”,亩均比非示范区增产326.5公斤。
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4年,该区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共组织专家服务3600余人次,真正做到了万亩有技术专家,千亩有技术骨干,百亩核心有技术标兵,攻关田有专业技术人员。农技人员按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作业的“五统一”原则,在示范区主推从育秧到栽培,从节水到防病的各项技术,不仅培育出了一大批新型农民,更为高产创建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