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 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科技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2015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龙 江
(2015年1月23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省科技厅作工作报告。
一、2014年全省科技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省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国科技工作会,省委九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2014年省“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技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和要求,以实施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核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主线,通过全面部署、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科技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全国排名第23位,较上年上升4位。
——2014年度我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8项,其中由我省单位主持完成的项目3项、参与完成的项目5项,获奖类别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奖项目总数在全国省(市、区)中居第15位。召开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1名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和180个项目实施奖励。
——成功举办(承办)第二届中国·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首届中国—南亚国家科技部长会议等重要会议和活动。
——国家级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1973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全省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2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全年争取国家科技项目891项,获得国家科技经费5.91亿元,其中: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6亿元(已连续3年超过1亿元),获得立项数、资金数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排第10位、西部第1位。
——我省获批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科技部支持我省牵头建设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成为全国目前仅有的8个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在研项目突破“锂电池干法双拉复合隔膜制备”、“蓝宝石单晶基片制备”等关键核心技术158项,并实现产业化;研究开发“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高性能纳米氧化物颗粒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188个;认定省重点新产品108个。
——全省技术市场成交合同2794项,成交金额48.72亿元,比上年增加5.05亿元,增长11.56%,为历史最好水平。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68项,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银行和社会资金投入科技项目123.2亿元,通过科技合作实现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5.4亿元,超额157%完成考核指标任务,实际利用外资签约8830万美元。
——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提升。全省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预计超过0.7%;发明专利申请量比上年增长19.4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比上年增长18.2%;全省R&D人员达4.9万多人。
一年来的实践和成效表明,科技工作为在新常态下实现我省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省政府下达和科技厅自定的各项年度工作任务都圆满或超额完成。全年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实施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六大工程为重点,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完善政策环境。 编制了《云南省科技体制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明确了2014-2020年科技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并于2014年出台了16个重要政策文件,完善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启动了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实施工作。
二是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深化产学研合作。 对遴选认定的初创期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研发经费扶持,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企业牵头承担项目占年度项目总数的56.9%,支持企业财政科技经费占年度科技经费的67.7%。
三是深化科技金融结合。 省科技厅与省农村信用联社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加大科技金融结合专项资金补助力度,扩大科技贷款和科技保险资金规模,对12个州(市)的99家机构下达补助资金1768万元,撬动银行贷款等社会资本投入约18亿元,拉动科技保险保额约37亿元。新遴选上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家,全省上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89家。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批在“新三板”挂牌。
四是鼓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实施院士自由探索项目,支持院士自主选题、自由探索。制定实施《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补助办法》、《云南省企业购买重大科技成果补助办法》等政策措施,以“后补助”方式鼓励支持自主研发和创新。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拟订《云南省科技成果评价办法(草案)》;修订《云南省科技奖励项目推荐工作手册》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重大成果产出导向评价体系。
五是改进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 实施流程再造,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和管理流程,实行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离、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实施重点项目抽查制度,组织完成57项在研重点项目执行情况抽查评估及2个重点项目专项检查评估工作。依托厅直属单位,组建5个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化服务中心。新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上网运行,计划项目实现在线提交。科技计划项目网络视频评审和答辩系统建设在8个州(市)科技局和3个项目评审中心展开。
(二)推进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六大工程实施
1 .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实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围绕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六大领域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3项,支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生物育种专项的实施,“云岭牛”通过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认定,成为我国首个自主培育的三元杂交肉牛品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4个、南方第一个自主培育的肉牛品种。新组织实施“奶业现代化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生物重大专项,由13家产学研单位联合攻关,加速我省奶业发展。通过实施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专项,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云南五龙汽车有限公司、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纯电动汽车下线并投放市场;多年的褐煤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研究开发支撑云南煤化集团建成全球最大的年产20万吨一步法甲醇制汽油示范装置,为我省丰富的褐煤资源综合利用探寻了一条新路。通过实施新材料专项,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建成生产技术国内领先的高品质海绵钛、高品质氯化法钛白粉等7条生产线;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突破电子级多晶硅生产关键技术,实现年生产能力2100吨,成为国内少数电子级多晶硅材料生产企业。
2 .推进重大新产品开发工程实施,成功研发一批重大新产品
新组织实施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项目107项。在研项目成功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188项,其中高新技术领域产品60项,农业领域产品52项,社会发展领域产品41项,文化科技等其他领域产品35项。驻滇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学研究所经过多年努力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在此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科技部为此专门于2015年1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丹莪妇康煎膏列入2015年国家药典公示品种;三七龙血竭胶囊获中药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为云南省五年来唯一获得中药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品种;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扎托布洛芬片剂、三七痛风胶囊等一批药品获得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或临床批件;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牵头开发出高性能纳米氧化物颗粒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年生产能力达10吨以上,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氯化法钛白粉指标达到国际知名品牌杜邦R902产品指标;昆明理工大学牵头研发的“快速可定制柔性调度生产物流系统”在国内13个单位推广建设43套,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云南思普投资有限公司经多年研发推出的多款桌面和服务器操作系统进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目录,并与联想集团、同方计算机股份公司达成OEM预装协议;玉米新品种“云瑞88”、粳稻新品种“楚粳28号”入选农业部2014年农业主导品种;“云粳29号”被十三届全国粳稻大会评为“优质食味粳米”。
3 .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省内外一批重大成果实现转化
一是 通过“10万m 2 /年新型建筑铝合金模板产业化”等应用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促进技术转移转化。通过应用示范,铁皮石斛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种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石斛多糖含量达25%以上。 二是 新立项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业项目5项,支持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云南创业,实现成果转化。其中,应用北京大学“973”课题研究成果,实施“600吨/年基于天然油脂的相变储能材料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产品指标超过德国、美国同类产品。 三是 通过专利实施促转化。新组织专利转化实施计划项目29项。据对实施期满2年的项目统计,平均每个专利转化项目使实施企业年销售收入增加2600多万元,年利润增加390多万元。
4 .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工程实施
一是 高新区建设深入推进。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办法》,启动了省级高新区认定工作。经严格遴选评审,认定五华科技产业园等9个园区为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是 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全省累计957户次企业减免所得税10.35亿元。 三是 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新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累计1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累计15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4个(累计53个)。
5.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工程实施
一是 重点实验室建设有新进展。新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累计4个);新认定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累计38个);新批准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5个(累计13个)。重点实验室新承担科研项目663项,运行绩效提升,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产生经济效益4.35亿元。重点实验室成为我省知识创新的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需求的先导。 二是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质增效。在矿业与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新认定1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103家);制定《云南省扶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创新能力管理办法》,建立了对国家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全面考核和持续扶持机制。 三是 推进大型精密仪器共用共享平台建设,促成5家分析研究和检测机构签订联合开展分析检测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析检测服务。新立项支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6项,服务创新主体800多家,实现技术服务收入3500万元。 四是 推进实验动物平台建设,新核发10个实验动物许可证(累计63个)。
6 .推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工程实施
坚持人才工作在科技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设立了云南省科技人才办公室,着力培养、引进相结合,打造梯次分明、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科技人才队伍。全年选拔科技领军人才6人(累计15人),引进高端科技人才11人(累计92人),遴选创新团队16个(累计116个)、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6人(累计808人)、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45人(累计573人); 52名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2名省技术创新人才通过出站评价;全省累计2个创新团队、1个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7名科技人才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其中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通过引进省外院士专家,新建成钟南山院士工作站等4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院士工作站31个、专家工作站1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累计115个,数量居西部省(市、区)之首,其中院士工作站85个、专家工作站30个。科技人才工作在推进全省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新核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8家,累计782家,继续保持全国第17位、西部第3位;4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新遴选创新型试点企业46家(累计284家);新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28家(累计40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06家(累计2051家);遴选扶持初创期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13个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316亿元,利税2031亿元。认定高档数控机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累计10个)。
(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
以科技为支撑,高原特色农业向良种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马铃薯、甘蔗、茶叶、烟草、橡胶、花卉、核桃、咖啡的研发水平保持全国先进。2014年度,65个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334个大麦、豌豆、大白菜等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登记。培育花卉新品种累计419个,花卉新品种数和种类居全国第一。培育认定林木新品种35个(累计478个),林业良种使用率达50%。通过新品种选育推广,云南甘蔗糖分从13.5%提高到了14.8%以上,出糖率从11%提高到12.5%以上,居全国先进水平。烟草品种选育、繁育、推广技术国内领先,烤烟种子供种占全国75%以上。
加大成果推广力度,在全省26个县开展52万亩马铃薯、水稻等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工作,辐射带动面积达100万亩以上,良种覆盖率达100%。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红河、石林、楚雄)工作积极推进,嵩明、玉溪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云南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获通过,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实施,15个县市完成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乡镇村级基层服务站点1009个。
开展农业科技认定工作,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新认定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49个(累计464个)、优质种业基地106个(累计335个)、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100家(累计354家)、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08家(累计287家)、科技特派员1604人(累计2215人)、农村科技辅导员367人(累计853人)。
(五)把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重要落脚点,科技惠及民生取得新成效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铁皮石斛纳入国家标准研究范畴,发布《云南省石斛科技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新认定云药之乡10个(累计50个)、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23个(累计66个)、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33个(累计90个)、中药材加工科技型企业4个(累计19个)、中药材GAP基地4个(累计10个)。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80万亩,中药材及饮片销售收入260亿元。
推进社会管理科技创新,成功开发云南干旱灾害预警平台,预警准确率达到86.5%;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森林火情预警,森林火灾发现率由22%提高到80%;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领域科技工作不断深化;重点围绕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污染防治工作,在湖泊水环境监测、物种生态恢复与重建、湿地保护与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取得进展,较好地促进了湖泊水质向好的趋势发展。3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中期检查评价;丽江永胜县程海湖流域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完成验收工作,申报了国家实验区。
科普工作深入推进。组织实施科普专项69项,举办云南科学大讲坛6期(累计52期)。成功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新认定精品科普教育基地3家(累计13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累计112家。对“云南科普网”进行了更新改版,开通了“云南科普”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向省委组织部、科技部制作报送现代远程教育科技类课件71件,超额完成任务。
新增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点27个,实现年提水量40万立方米以上,解决了4万人、1.6万头大牲畜饮水及2.6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科技在鲁甸、景谷、盈江地震的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县域和民族贫困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选派1311名科技人员为我省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89个县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服务,获中央财政科技经费2678万元。全年投入少数民族地区科技经费达3.25亿元,其中省级经费2.25亿元,中央经费1亿元,科技在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着力推进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获得国家基础研究项目692项,经费超过3.67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支持重点项目22项;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投入经费4180万元,新立项支持356项创新研究。国家5个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在云南实施并顺利推进,其中“细胞多能性和人类重大疾病的猴模型研究”,运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实现了灵长类动物特定基因的定点修饰,诞生了世界首只经过基因靶点修饰的小猴。全年在《自然》、《细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科学》4大顶级国际学术期刊均有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9以上的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3篇,比上年增长53%。
(七)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全省知识产权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全年专利申请量达13343件,比上年增长15.9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732件,比上年增长19.46%;专利授权量8124件,比上年增长19.40%;全省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102件,增长18.2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件,比上年(1.1件)增长18.2%。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符合条件的4家科技型企业共补助114万元,对承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的2家银行共补助120万元。全省办结专利行政执法案件143件,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加强。
(八)统筹州市科技工作,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推进新一轮科技会商,形成统筹推进科技工作的新机制。组织完成省科技厅与11个州(市)人民政府及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的科技工作会商。牵头组织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考核,兑现科技奖励经费89.8万元。曲靖市、楚雄州、临沧市等12个州(市)党委、政府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策文件,找准工作突破口、加大引导性资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党政一把手”及兴边富民专项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为16个州市培育了一大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玉溪的生物医药产业、红河的矿业和新材料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文山的三七、大理的核桃、德宏的柠檬、普洱的咖啡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西双版纳的石斛、楚雄州的神秘果、迪庆州的特色油料植物青刺果开发,以及曲靖罗平小黄姜精深加工等新兴特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临沧永德县建立了世界第一大澳洲坚果育苗中心。
(九)组织开展重大科技交流活动,双边、多边科技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
深化与美欧俄等发达国家的合作,对“基于OLED现实的高清3D随身影院开发”等11项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发挥地缘优势,以共建研发机构、推广新能源和农林科技新品种、新技术等为重点,深化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成功召开了“云南省人民政府—老挝科技部科技合作对接会”等国际会议,进一步夯实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基础。新援建巴基斯坦2套45KW光伏取水系统。启动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建设,凝聚和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构建覆盖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组织参加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科技成果展、泰国科技展、首届老挝科技展。新认定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1个(累计1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0个(累计42个)。选派12名科技人员赴发达国家短期访学(累计选派70人)。认定首批云南省国际科技特派员法人单位11个、自然人16人。
(十)抓好三件大事,科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 云南科技创新园选址确定并加快建设。省科技厅与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合作共建云南空港国际科技创新园,重点围绕生物、新材料、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研发创新聚集区。已选址确定了创新园先行启动区用地600亩,组建了云南空港国际科技创新园开发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本金2亿元人民币已到位),交付了征地补偿款及规税费,完成了创新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40余家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已就入园建立研发机构签订初步协议。
二是 省政府批准组建云南省科学技术院,探索实施新型科研运行和管理机制。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立足于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以支撑全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构建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信息和现代服务等7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承担“引领行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大任务,通过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先期启动了云南华大基因研究院、云南民族药工程中心、云南中科灵长类重点实验室、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
三是 在深入调研省内科技合作需求,广泛进行合作宣传、推介对接基础上,成功组织召开“第二届中国·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万钢部长及全国25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媒体记者等400余人出席对接会,促成483个重大科技项目签约。16个州市科技局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入滇”对接活动,一批项目成功入州、入市落地。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云南锡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天化集团、云南冶金集团、云南建工集团等重点企业都积极主动参与科技入滇宣传推介工作,推进了对接活动扎实深入开展。首届“科技入滇”对接会以来,科研平台、科技企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和团队“四个落地”云南的项目累计达431项。“科技入滇”已成为云南科技发展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和响亮品牌。
(十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两个责任”有效落实
一是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研究制定了《中共云南省科技厅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办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形成厅党组主动担责、主要负责人带头尽责、班子成员有效分责的格局。着力抓好任务分解、检查考核、责任追究3个关键环节,细化责任,以上率下,传导压力,传递责任。
二是 加强监督执纪,全面落实监督责任。进一步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评估风险等级、明确防控责任,查找风险点342个,制定防控措施201条,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69张,初步构建了省科技厅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预警及时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推行“双合同”制,124个重大项目签订了廉政责任书;对59个在研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评估、经费专项审计。
三是 强化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厅党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2013年-2014年度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中获得了“优秀”的评议结果,被确定为13家作风建设先进单位之一。会风文风不断改进,会议费比上年减少10.3%,“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清理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全部取消。建立便民机制,开设了“云南省科技厅政务服务窗口”,推进“一个窗口”对外服务。
一年来,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各部门、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科技系统的同志们艰辛努力的结果,在座的各位同志都付出了努力,作出了贡献。在此,我代表科技厅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2015年科技工作的思路和要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会议提出了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在发展方式、经济增速、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方面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中央对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结合实际提出了2015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完善创新环境,发挥科技人员在创新驱动中的主力军作用,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创新摆在了全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站在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度,提出了2015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要求科技发展战略部署要实现从“小局”到“大局”的转变,科技创新的依托力量要实现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科技资源配置要实现从“小投入”到“大投入”的转变,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科技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云南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工作面临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经济结合不紧密,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我省长期积累的以资源型、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矛盾还较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条件还欠缺。与发达省区,甚至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们在科技工作上还存在投入不足、平台不足、人才不足、成果不足等突出问题,全省科技实力和水平与发达省区的差距还很大。
新常态的要义之一就是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演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走势没有变。全省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对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认识经济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正确的工作思路,凝聚主要目标,找准工作要点,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着力形成我省发展的新动力。
(一)总体思路
2015年是全面落实重大改革任务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谋划“十三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2015年全省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和九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建设创新型云南、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部署,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要点
本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印发了和段琪副省长的书面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按照和副省长讲话精神,围绕以上思路,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 五个方面 的工作:
1. 系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创新生态环境
一是 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制定出台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完善顶层设计,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科技管理模式的根本改变。
二是 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国家五大板块的科技计划体系调整省级科技计划设置,改革项目管理,探索形成公开透明的项目形成机制,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三是 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启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地方性法规修订工作,健全对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法制保障,深化技术市场改革。
四是 加快推进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完善评价标准,加强分类管理和指导监督,稳步推进对科技计划、经费和奖励的综合绩效评估,开展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导向评价体系建设。
五是 以引导企业主导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抓手,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新遴选创新型试点企业4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级试点10个。
六是 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结合机制,推进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设立规模为10亿元的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投资基金,其中财政科技投入3亿元,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和社会资金投入7亿元。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促成一批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七是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服务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促进形成科技服务新业态,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八是 以推进科技管理信息化为抓手,不断优化、规范和完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切实降低科技项目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参照科技部机构改革方案,对科技厅内设机构职能进行调整。
2. 围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以深入实施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六大工程为核心,提升科技对全省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支撑引领能力
一是 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工程的组织实施。以推进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6个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为重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以技术链支撑产业链,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 推进重大新产品开发工程的组织实施。在云南具有特色、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00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100个,认定省重点新产品100个。
三是 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的组织实施。围绕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依托科技入滇对接活动机制和平台,实现重大科技成果入滇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支持我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省内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四是 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推进已有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快发展。新认定一批省级高新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整合我省大型科研仪器,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五是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工程的组织实施。继续推进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
六是 推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工程的组织实施。聚焦重点产业、优势学科、民生需求培引人才,强化服务基层和企业科研生产一线的目标导向,选拔5名科技领军人才作为院士后备人才进行培养,引进10名高端科技人才,遴选100名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遴选10-15个省级创新团队,建立20个左右院士专家工作站,遴选5项左右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业项目。推进国家科技领军人才云南创新驱动中心建设,搭建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协同创新交流平台。
七是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立科技型农业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体系,认定10个左右省级农业科技园、100家优质种业基地、10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100个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100家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统筹资源认真做好科技扶贫工作。
八是 加强科技惠民。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实施科技惠民计划为重点,在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文化、旅游等领域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加快打造省级科普教育精品基地。办好云南科学大讲坛(全年不少于6期),加强科普宣传工作。
九是 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制定并实施有关配套政策。加强专利行政执法,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专利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加强专利转化运用,积极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十是 继续实施厅州(市)会商、省科技厅与有关部门(单位)工作会商,加强与各州(市)政府、省直部门(单位)的协调联动,加强工作指导、信息沟通和工作互动,促进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
3. 抓好四件大事,推进重大科技工作落实
一是 抓好部省会商。加强与科技部前期工作联系与协调,及时研究确定会商议题,拟订会商建议方案,按科技部和省政府部署要求落实好相关工作。承接落实好科技部审批权下放至省科技厅的“在我国设立科技合作研究机构审批”和“实验动物出口审批”、“实验动物工作单位从国外进口实验动物原种登记单位指定”工作,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切实推进依法行政。
二是 加快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2015年5月底完成土地“五通一平”整理以及市政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6月进入建筑施工阶段,总投资约8个亿。争取20—30家国内外产学研机构和团队入园。
三是 加快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组建和工作开展。完成科学技术院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整合,完成7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制定实施新型科研运行和管理制度,组织实施一批对全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重大科技项目。
四是 认真做好“十二五”科技规划的收官工作,同时认真组织编制好“十三五”科技规划。
4. 深化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汇聚合作共赢新能量
一是 抓实“科技入滇”,促进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和团队“四个落地”,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 深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合作,继续组织实施好联合基金项目,吸引国内一流科技人才参与云南重点领域的研发创新。
三是 深化对美欧俄等发达国家的合作。制定实施中外共建研发机构管理办法,推进国际研发平台建设。与发达国家共建研发平台2—3个。
四是 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在科技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共建合作载体、共建技术转移平台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建设,构建覆盖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在东南亚、南亚国家建立科技示范园区(中心、站点)3个。
五是 加强滇沪科技合作、“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对台科技合作。
5. 加强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
去年全国科技系统陆续查处了一些腐败案件,少数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科技系统的形象,也给全国科技界敲响了警钟,我省目前虽然还未出现重大情况,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也不容忽视,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引以为戒,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建立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要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加大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要规范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坚持依法行政。要抓好“三严三实” 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讲政治、顾大局、懂经济、熟科技、素质高、作风实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
同志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5年全省科技改革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让我们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全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进展,为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