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排布救灾力量 全力降低灾害损失
新华网云南频道10月8日电(记者吉哲鹏)鲁甸地震的创伤还未抚平,云南景谷又发生6.6级地震,灾情牵动人心。我们应当秉持现代科学观念来指导抗震救灾,救援力量“排兵布局”更科学、更有力,救治伤员、安置受灾群众、次生灾害排查、余震防范等更有序、更有效,水、电、路、通讯四条“生命线”得到更有力保障,全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景谷地震发生后,救灾冲锋号再次吹响,救援的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再次彰显。救人是第一位的。在这场生命救治的接力赛中,救治器材、药品要保障到位,更要集中力量、争分夺秒救治重伤员,尽全力减少伤员致死、致残。
科学救灾当以受灾群众为本。景谷灾区天气昼夜温差大,房屋受到严重破坏、基础设施损失大,受灾群众生活安置是当前救灾工作的重点、难点。各级政府、民政部门当统筹调配救灾物资,用最快速度把救灾帐篷搭起来,把生活物资发下去,让群众吃上热饭菜、喝上干净水。景谷县100所学校受地震影响暂时停课,教育部门等应尽快评估灾情、制定方案,尽早让学生安全复课。
严加防范次生灾害是科学救灾、降低损失的重点。在景谷地震的科学抗震救灾过程中,既要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又要对山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严防死守,对震区大小库塘细致排查、消除隐患,制定完善应急疏导方案,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排兵布局”不能有盲区。要对救援工作实行集中指挥、合理调度,科学分工、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出入灾区的车辆要听从安排,及时让出“生命通道”,让伤员送得出,物资运得进。除了震中地区,还应扩大救援范围,在巩固当前搜救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向偏远村庄展开,确保搜救不留死角和盲点。
在鲁甸地震中,抗震救灾由地方具体负责,国家全力给予支持,这种责任明晰、主次分明的工作机制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重要保障。此次景谷地震,应当继续坚持救灾现场实行统一指挥和调度,加强中央和地方救灾力量协调配合,用现代科学观念指导抗震救灾,最终战胜灾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