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员工创业圈互联网公司成创业黄埔军校

09.03.2015  11:18

  场子明明足够大,但对百老汇这帮人来说,还是有点施展不开。

  活动下午4点开始,5点多已经沸腾。能容纳500多人的餐厅有1000多平方米,本应绰绰有余,但到场的450多人看起来更愿意凑在一起。相隔30厘米的两人说话基本靠吼,想往前挪一步就得蹭到三四个人。主持人在5平方米不到的主席台上拿着话筒提高音量,“还有没有人上来?”人群中挤出一个人跳上台,“我是某某机构,主要投某某领域……”主持人凑过来拎拎他脖子上的胸卡挂绳,“有项目的同学们看这里,戴红色挂绳的是投资人,红色代表钱……

  这一幕发生在2015年百度离职员工组织“百老汇”的年度聚会上。据说,阿里巴巴的离职员工群“前橙会”同样受到投资人追捧。腾讯离职员工群“南极圈”则直接商业化发展,定位为“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

  在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浪潮里发展起来的一批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里,像“黄埔军校”一样,成了人才输出的大户。

   投资人路演像集市卖东西

  前百度员工丰俊文第一次参加百老汇年会,走进来时,正赶上那场“像集市卖东西”一样的投资人路演。他万万没想到现场“会那么混乱和失控”,“原以为是个班级聚会,结果全年级的人都来了。

  他的惊讶没能持续3分钟。一回头,他看见几个熟人,说句“啊!你也来了”,再说句“你现在在做什么”,就进入了舒坦畅快的聊天。

  这是典型的“百度式社交”,简单、直接、没有客套、不绕弯子。两人对话,说到某人的项目。一个说“啊,你做的这个太烂了”,对方也不兜着,“是啊,但现在有哪个项目不烂的?

  丰俊文2010年从百度离职,2011年开始创业,是移动应用一站式后端云服务LeanCloud 的联合创始人及CTO(首席技术官)。年会过后没几天,LeanCloud和百老汇成员、短信供应商多盟达成了合作。通过百老汇,在微信上加个好友,丰俊文又和云片网谈到了价格更优惠、使用方式更灵活的服务。

  年会那天,刘继汉4点整就到场了,“对就打算多见几个人的创业者来说,现场乱不乱,吃不吃得饱,都可以忽视。”作为一个创业者,他谙熟那种“创业者像猴子一样在台上跳,投资人坐在下面看”的场景。刘继汉深知这场罕见的投资人路演的价值,“更难得的是,上去路演的大多是投资机构里合伙人级别的人,而非一般的投资经理”。

  刘继汉2014年12月离开百度创业,目前已进入A轮融资阶段。在百老汇年会上,这个新晋CEO展示了项目,结识了许多VC(风险投资人),“当时找我的就特别多,挑了几个在细聊,(他们给的钱)基本上都能达到预期。

  马尧从广州飞来北京参加这次年会。他2004年进入百度,2007年离职创业。参加完年会后,找过来的投资公司和合作伙伴明显多了,而且效率很高,“忽略了相互试探的阶段,快速进入谈实质内容的节奏”。

  百老汇组织者陈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百老汇有近万名成员,百度系的创业公司有200多家。2015年百老汇年会,志愿者通知了16个创投机构,结果来了30多个。

  汇聚在这个平台上的人脉资源,刚刚开始展现能量。

  “万能的百老汇。”51社保网创始人胡万军告诉记者,百老汇成立了微信群,群里经常提这句口号,“比如有人想找E代驾合作,群里吼一声,就有人把E代驾的高管介绍过来。”年会那天,胡万军派了五六个人来当志愿者,当晚就收到了30多家企业的报名订单,随后几天还陆续有新的订单找来。

  没有人预测到今天。

  百老汇成立于5年前。2010年,陈枫从百度离职,“闲得没事”,想见见老朋友,但“不是他出差就是她有事”,干脆成立了一个群方便聚会。从朋友拉朋友开始,百老汇的组织者们“没想到”,成立第一个季度就聚集了300多人。

   满世界都在谈互联网,闻到的味道都一样

  隔着时空,很多事情变了。

  15年前,北京邮电大学通讯系研究生三年级学生王啸,通过高校BBS论坛看到了一家名叫百度的创业公司。后来这个公司租下北大资源宾馆1414和1417两间套房当办公室,成员李彦宏、徐勇、刘建国、郭眈、雷鸣、王啸和崔珊珊,“都是身怀梦想的人,有一样的信念,要做出最好的产品”。

  11年前,中南大学物理学院电信专业毕业生胡万军进入百度总部时,公司有224名员工。工号为348的项目经理胡万军,在位于北京西四环理想国际大厦12层的一些企业软件讨论会上,不时遇到7号员工、企业管理软件总监王啸,讨论项目如何操作。

  当年的创业公司百度如今已经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的巨头,有4.5万多名员工。离开百度的员工总数约6万人,胡万军2009年投身创业大军,王啸2011年离职成立九合创投,做起了天使投资。

  有些东西似乎又没有变。

  和15年前很像,如今的中国又开始弥漫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创业氛围。“这和我2000年来北京时很像。”陈枫说,好像满世界都在谈互联网,“闻到的味道都一样,兴奋、机会、风险,和对金钱的欲望”。

  胡万军从“变得越来越规范的”大公司离开,想要“自己做一些事情。”王啸则成了聊各行各业各种项目的、“不断思考和学习东西”的天使投资人。2014年,在西二旗附近的一个茶馆里,胡万军和王啸谈项目,“谈了10分钟,基本上就敲定了。”胡万军说,事先准备好的PPT都没用上,王啸领投了51社保。

  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热潮,给隔着时空的中国带来了相似的冲动。追逐梦想的人们也许换了个身份,但依然身处其中。和15年前不同,如今基于大公司的创业生态圈开始展现出某种能量。

  在王啸看来,2000年左右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公司,或多或少都是因为有个梦想而去创业的。想要平等的沟通、自由的交流,不畏权威、挑战权威、颠覆权威,年轻人桀骜不驯,怀着“我就看不上大公司,我就要做一点更牛的事”的念头……“这个种子,来自硅谷的创业文化。”王啸说。

  彼时,中国的互联网基础条件和网民基数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互联网创新一度是C2C,“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然而,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市场足够大、软硬件条件都具备的中国,迎来了新的机会。

  中关村创新文化促进会会长夏颖奇用“Spin off”来形容从各大互联网公司中派生出创业者的现象。他解释说,“Spin off”就像是在打陀螺时甩出小颗粒一样,在快速旋转的物体中,不断剥离出小事物。“这一点中关村和硅谷很像,会由一些发展壮大的大公司中,派生或者衍生出新的创业公司”。

  “中关村创业者的梦想都挺大的。”王啸说,他想不清楚一种文化从什么时候开始影响自己,但他感到,已经被互联网文化潜移默化。“我就觉得创新、自由都挺好的,我就觉得应该有创业的梦想,应该去颠覆那些东西,那些无效的、没有价值的、被控制着、被垄断的资源。”王啸说,“如果我是北邮的学生,或者去了国企工作,我不可能有这个想法。我也想不清楚是为了什么事,让我有了这种想法,但肯定不是别的公司,只能是在百度,只能是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