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聚力“破题” 决战贫困

15.02.2019  12:10

  作为全省工业传统老县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经济强县,“非贫困县”禄丰的贫困人口总数在全州10县(市)中位居第五位,是彝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话题

  面对艰巨紧迫的脱贫任务,禄丰县各级各部门全面建立思想动员、责任落实、政策支撑、资金投入、合力攻坚、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体系,探索出了一批特点突出、特色鲜明,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

  产业“花开”幸福来

  2018年以来,禄丰县委、县政府主动加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作好“破题答卷”,决战贫困,继续深入实施“7大攻坚行动”“16个到村到户措施”,扎实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创新开展“提精神、强本领、硬作风、抓保障、严纪律、齐攻坚”专项行动,明确时间表,挂图作战,对标对表补短板、抓落实。

  这些天,高峰乡山河村委会岔河小村村民普兴总是乐呵呵的:“我入股饲养的生态黑猪今年卖得非常好,加上分红款,这个春节好过了。

  早些年,普兴一家人的日子格外艰难。儿子在外务工,妻子身有残疾,自己又缺技术、缺资金。2017年,高峰乡与中国农业银行、禄丰双峰良种猪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基层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发展高原生态黑猪养殖业产业,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村集体增收。当时,普兴办理了三年期小额扶贫贷款五万元入股养殖,每年可固定分红3000元,同时还饲养了五头黑猪仔,由公司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并统一回收外销。

  产业承载着脱贫致富的希望。禄丰县下足“绣花”功夫,找出脱贫“病因”,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出治贫“药方”,努力探索让贫困户拔掉“穷根”的产业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以提高组织化程度为目标,全县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引导贫困户广泛参与“入社、流转、务工”等产业带动发展新模式,探索建立“企业+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等机制,将承包土地、房屋财产、技术、劳动力、闲散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经营,获取酬金、租金、股金;同时,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健全、规范提升和作用发挥,由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

  通过发挥新型主体、合作社、龙头企业、扶贫项目、特色品牌的带动作用,依托各地自然禀赋,全县不断调优结构,探索推动扶贫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变地域劣势为产业优势,把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增收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使贫困户找到一条稳定增收的致富道路。

  全县2018年整合产业扶贫项目资金798万元,带动1977户6250名贫困人口产业发展,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0元;共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223个,带动3510户12133名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755.23万元。

  稳定就业真帮扶

  新年伊始,一平浪镇阿井村委会大麦地小组村民熊开贵的心情格外“美丽”,因为全家人住进了期盼已久的新房。

  “多亏就业扶贫的好政策,让我学到了建筑施工技术,有了增收致富的本事。”这位质朴的苗族汉子喜滋滋地说,“去年我帮人盖房,收入有2万多块,日子真是越过越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禄丰县始终将就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在就业扶贫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举办“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示范班”,以示范班的形式引领就业脱贫,增强了贫困户自立自强脱贫新动能。

  瞄准“帮扶谁”,全县精准锁定培训对象,将贫困劳动力纳入信息库管理,将具有一定文化程度、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年龄在16至45周岁且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精准锁定为培训对象。

  围绕“怎么帮”,全县增强培训针对性,以增强就业技能、适应城市生活为导向,精心设置课程,注重扶志与扶贫、动脑与动手、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转变思想与转移就业“四个相结合”,紧密融合“自强、诚信、感恩”理想信念教育,不断组织就业洽谈招聘会进行现场招聘,切实将每一项活动安排都聚焦转移就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实行考勤管理,着力纠正不良习气,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

  目前,全县已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1404人,795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累计增加贫困家庭收入1.42亿元。

  “通过就业培训,解决了农村贫困劳动力思想观念不新、缺少外出就业勇气,缺乏职业技能、就业竞争力和能力不强,信息闭塞、就业无门等问题,让农村贫困劳动力更好地掌握外出就业创业的鼓励政策和关怀支持,进一步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县扶贫办一位负责人总结道,“这既是治标之举,更是治本之策。短期内,能促使贫困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惰性,增强脱贫信心勇气,较快增加家庭收入;从长远看,通过稳定就业促进稳定增收,能从根源上消除致贫因素。

  “火塘夜话”聚合力

  夜幕降临,土官镇寨脚村委会院内逐渐热闹起来。县委宣传部挂包干部和各自帮扶的22户贫困户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篝火边,共同谋划脱贫致富路子。

  “要想真正脱贫,首先要解决的是产业。我们寨脚村委会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如果选好产业,发展好产业,那脱贫的脚步还会慢吗?”寨脚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杨晓东首先发言。

  接过话茬,县委宣传部干部王雪涛建言:“可以借土官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争取资金和技术培训,大力发展桃子、樱桃等产业,规模化种植,破解散、乱、小的发展瓶颈。

  ……

  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大家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共谋脱贫策、共商发展路。冬夜的院子里虽寒风冷冽,但这场特别的“火塘夜话”却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温暖了大家的心,让贫困户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为进一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争取全县各族人民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理解、配合与支持,禄丰县去年创造性地办起了“彝家火塘会”,充分利用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吃在火塘边、睡在火塘边、乐在火塘边的民俗风情,利用节假日、农闲等人员较为集中的时段,以村小组为单位,采取挂包干部自筹一点或自带食材,挂包单位、乡镇、村委会(社区)各筹一点等办法,组织户长到村民小组长家或村级活动场所,开展以“聚一次餐、开一次会”为主要内容的“彝家火塘会”,迄今已举办286场次。

  在彝族火塘的更迭中,干部们与群众拉家常、讲政策、提意见、话发展、解矛盾、添感情,把政策讲透彻、把意见收集起来、把矛盾化解掉,话脱贫、奔小康,引导群众比过去看现在、比发展看差距、比幸福看未来,有效消除了“等靠要”“应得”等思想和对脱贫攻坚政策的误解,帮助群众树立艰苦奋斗、自主脱贫的思想,从而增进了干部群众之间的感情,增强了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为脱贫攻坚工作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合力,有力促进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记者 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