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新兴底墓碑:尚待解的历史谜团

23.05.2016  15:49

    穆秋然在新兴底古墓碑文中寻找线索

    郑允昌

    “祖籍姓末……改末为穆……从此一定,后代遵奉”。如果不是穆虹前来寻亲,穆秋然根本不会看到这段刻在清朝康熙年间墓碑上的文字,也不会知道,原来“”才是自己的本姓。可为什么祖先在康熙年间,却要改姓呢?

    随着对疑问的深入探究,一段尘封的历史被一一揭开。根据吴光范、朱惠荣、朱端强等专家的论证,云南在历史上并非只是人口的净流入地,明清时期,就有大量汉族祖先通过军屯、民屯、经商等形式进入云南,也有一大批云南汉族以及少数民族从云南迁出,成为了部分山东、东北人的祖先,因此萧氏宗谱里记有祖先来自于云南或“小云南”之说。另有史料证实:祥云县叫“小云南”已有536年。本报记者顺着这些蛛丝马迹,前往祥云。

     千里寻亲者

    一到祥云,我们首先听到的却是大连人穆虹的寻根故事。

    上世纪90年代末,在北京工作的穆虹借出差之机来到祥云,找到时任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郑允昌,想弄清自己家族千里迁徙的来龙去脉。

    穆虹自称出身大连,打小就听说祖辈从“小云南”迁到山东,在爷爷那一辈时才从山东移居东北。数百年前要从云南迁徙到山东,路途艰险、吉凶未卜,祖先们为何要这样做?穆虹对此感到很好奇。

    穆虹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请教昆明的历史学者后认为,祥云是最有可能曾称为“小云南”的地方。因为,祥云在历史上就长期叫做“云南县”,为与省名相区别,云南县又被称为“小云南”。并且这一叫法,都有史料以及民间歌谣为证。

    在此前的田野考古工作中,郑允昌曾对祥云县的古墓碑采集过拓片,熟知整个县只有两个村庄姓穆。他把穆虹带到了碑文记载穆氏生活时间最长的村庄——“新兴底”寻根。

    由于穆姓在祥云人数较少,穆虹寻根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在祥云境内工作的穆氏族人。当时在祥云做公务员的穆秋然听闻有北方的穆姓人来寻亲,在家族中文化程度较高又热心家族事务的他也赶回了村里。

     墓碑上的秘密

    了解情况后,感叹穆虹千里寻亲的执着和不易,激起了穆秋然对家族历史的探寻兴趣。可是,令新兴底穆氏族人感到尴尬的是,穆氏家族祖传的家谱早已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此后再无人提出修族谱的建议。随着时间的流逝,看过老家谱或知晓家族口传历史的老人也相继离世。因此想要从文案上获取家族信息几乎不可能了。

    不过,寻根还有其他线索。穆秋然突然想起宗族在新兴底的坟地中还有古墓,或许能从墓碑上找到一些证据。

    因此一行人前往村庄后面的家族墓地。当一行人寻访一座座古墓,扒开遮挡着墓碑的荒草和灌木之后,刻在一座墓碑上的两行字特别引人注目:“祖籍姓末,末迺微末,起号起名,多有未合,合族公议,改末为穆,从此一定,后代遵奉”!墓的主人名叫穆寿元,碑上所刻时间是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

    原来祖先姓末!但令人惊讶的表述还不止于此。

    有的碑文中不仅有死者名字,及其儿子的名字,还有“”、“鲁孙”、“太孙”等后代的名字。而当地一位刻碑人也对“鲁孙”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所谓“鲁孙”,并不是辈分的排序,而是墓主人女儿所生儿子的姓,即姓鲁的外孙。“鲁孙”和“”是同一代人。

    穆氏族人也注意到,刻有鲁孙的碑文集中于清朝康熙二十年前后。郑允昌认为,从碑文所刻的年号能够反映出,“三藩之乱”时,祥云与吴三桂势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祥云在历史上是军事重镇,吴三桂入滇后为了扩军,更征招了大量少数民族从军。

     为何改“”为“”?

    对于家族墓碑上写有“祖籍姓末”的记录,穆秋然和其他族人也进行过分析。认为祖先改姓,避祸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在祥云县另一个以穆姓为主的村庄——末家庄(现名龙头村),就流传着一种说法。末家庄人穆庭崇说,他曾听老父亲说末姓改穆的情况。家族里从军的亲人犯了要株连九族的大罪,末氏族人被迫改姓,因为白族口音的“”与“”发音相似,就改为“”姓。但避的是什么祸,避的是哪个朝代的祸,因缺乏史料、证据,也难以追溯。

    郑允昌表示,祥云在历史上曾有两次大的人口迁徙,一次是在明洪武年间明朝军队进入祥云戍边屯田,另一次是在康熙二十年后,随着吴三桂之子吴世璠政权垮台及平叛的清军入滇,原来效忠吴三桂家族政权的势力势必遭到打击、削弱、分散、流放、外派。

    不过,新兴底的穆氏族人是因何种原因,在何时迁居山东,因缺少史料,郑允昌也难以下结论。

    穆虹在祥云的寻根之旅,因为当地穆氏族人的家谱灭失、缺少旁证而难以追寻,最终带着遗憾离开。至于他的祖先是不是“三藩余部”,也因缺少证据更难以考证。

    祥云穆氏族人则认为,穆虹家族作为分支的可能性极大。“只要穆虹能找到自家的家谱,并拿到祥云与祖坟上的碑文作对照,相信是可以找到线索的。而我们也将收集、整理的祥云穆氏家族资料寄给穆虹。”穆秋然说。

     谜团待解

    郑允昌依据祥云本地的资料、碑刻等史料分析后认为:在清军平定云南之后,吴三桂旧部极有可能被发配外派山东以及东北地区。郑允昌提供了与他持同一观点的一篇论文《论东北汉军旗人及其“烧香”与云南流人之关系》,这是辽宁省艺术研究所任光伟写的,文中详细论述了东北汉军旗人大多是吴三桂旧部,于清康熙二十年清军平定三藩之乱后流放山东、东北的观点。

    任光伟先从东北汉军旗人的文化传承和家谱入手调查,发现认为祖籍在云南或“小云南”的人,民人(指清朝时东北未入旗的汉人)比例较少,而在汉军旗人中高达一半左右,且汉军旗人的祭祀活动中,有众多与云南有关的元素,如祭祀和办丧事时叙述祖先老家来自云南,崇拜“云南大将军——花关索”等。

    这些汉军旗人的族谱也有共同点,一部分是从云南或“小云南”先迁到山东栖霞县然后拨至东北。大部分只记述“先祖由云南(小云南)迁来”,一语带过。并且凡写祖籍云南的,绝大多数来自清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间,而自称“小云南”的,大多数来自康熙二十五年至三十年间。康熙三十年以后就逐渐稀少。

    民间立谱,目的主要是为了联络同族,必须让后人有据可查。更何况“三藩之乱”在清朝是极犯忌讳的事情,假如不是为了尊重信史的话,山东的移民又何必硬把自己的祖先与有“三藩之乱”的云南人或小云南人联系在一起?可见“三藩之乱”后有一批降卒拨往山东并非传说,而是历史事实。

    结合家谱和史料可以看出,祖籍“云南”或“小云南”的人,大多于康熙二十年以后直接由云南或转由山东迁入辽东。由于族谱记载的迁移记录有一个“康熙三十年”的时间上限,因此也反映出他们的先祖实际上多是康熙二十年最后平定“三藩之乱”后,以吴三桂旧部为主的“流徙罪犯”及“降卒”。从多本家谱中可以看出,当年拨往山东的降卒是被安插于栖霞县或以栖霞为中心的一个固定区域内,之后又迁往东北的。但从辽东地区众多自称来自云南的家谱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拨往山东的人数远比东北少。

    不过,这一观点是否能得到其他专家的支持和史料印证,仍是个未解之谜。(春城晚报 记者程权 邓建华 秦蒙琳)

编辑:袁思思责任编辑:徐婷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