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土地流转“流”出致富希望

19.08.2016  02:36

 
  核心阅读

  近年来,祥云县找准定位边行边试,积极引导鼓励农户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有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几年的尝试,规模化标准化的企业引进来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农户也从繁重的农作中解脱出来转型升级,每年在享受租金的同时,既可进入企业打工,又可外出从商,收入大幅增加。目前,全县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累计已超10万亩, 一条农业提质增效、农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企业进驻

  高原特色农业风生水起

  正值立秋,走进祥云县泰鑫科技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的庄园。满眼望去,翠绿的梨树上已结满了累累的硕果,山的那边,公司的另一个主要产品冬桃也长得郁郁葱葱。带着丰收的喜悦,庄园负责人王建斌告诉我们:“那边的扩大库容的冷库已经完工,能够冷藏更多的鲜果,今年的效益肯定能够大幅提高。

  云南红梨,是该公司种植的主要水果,也是祥云主要种植的水果之一。去年该公司产量达到了3500吨左右,主要销售到广东、珠海等地。优质的土壤和充足的日照,加上无公害的耕种管理,使他们受到市场的追捧,产品供不应求。2012年,该公司在土地流转政策的吸引下落户祥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流转土地2000余亩,并成功申报成为我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庄园。通过几年的努力,该公司已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并反哺当地农业建设。

  “这个现代农业园发展快、上规模、出效益,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从规模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到惠民项目资金注入,政府及相关部门一路绿灯,土地效益上来了,农户的收入也就上来了。”县农业局产业办主任刘致贵介绍说。

  为了鼓励现代化农业的龙头企业的入驻,该县出台《祥云县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加大财政奖励扶持力度,对流转面积在50亩以上,流转年限在5年以上的土地流转组织进行奖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和奖励,优先重点安排建设项目。同时,该县还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管理服务机制,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你们现在看到的基地大门外的梨树,是当地群众自己种植的。他们的红梨成熟后,可以拿到市场销售,也可以由我们收购,同时我们还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我们这属于王家庄村委会,涉及山地流转的有5个村民小组,我们公司与160户签订了劳动合同,每人工资2500元每个月,其中优先录用的贫困户有52人。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在我们这里打工的去年有3000多人次呢。”王建斌说。

  该公司良好的发展势头,是祥云近年来农业发展走向的一个缩影。如今,“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在祥云遍地开花,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很多群众依靠此种模式脱贫致富,而追溯先决的条件,当地大力推广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功不可没。一方面,该县根据农民意愿,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土地流转方式,采取土地入股型流转、农户合作型流转、家庭经营型流转,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经营,使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合理分工、互利共赢;另一方面,农户获得了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能手进入农业产业领域,农业规模经营在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一大批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参与农产品规模基地开发,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高效的产出又调动了生产经营者投资农业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进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新提升。

  截至去年,该县已拥有联合收割机达29台,大拖拉机达286台,微耕机在册8510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1.3%;建成微灌、管灌、喷灌、滴灌大棚等高效节水设施农业面积达4.2万亩。在规范的生产模式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农产品竞争力大幅增强。流转来的土地作为“生产第一车间”,将按照绿色食品要求所生产的产品及时推向市场,促进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及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目前,该县共培植农业企业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16家、家庭农场74家,农业庄园12家;建成粮油基地50.3万亩、蚕桑基地9.3万亩、核桃基地67万亩、云南红梨基地2.7万亩,蔬菜基地15万亩、中药材基地1.5万亩;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57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5个、绿色食品认证15个、有机食品认证11个、云南名牌农产品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

  农户响应

  “四有一无”带富众乡亲

  离泰鑫庄园不远的泰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种植绿叶蔬菜为主的公司,公司“七彩泰兴”品牌蔬菜在国内绿色食品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2012年,该公司向当地农户流转了2800亩土地,开始从事蔬菜种植和经营。公司雇员200多人,有20%左右是流转土地的农户。

  “我们家有2.4亩地流转,每年租金大概能拿到3000元左右。我在这里打工每个月工资有2800元还包2顿饭,收入比以前自己种水稻时强多了。那时一亩地撑死就是800公斤的产量,抛开种子肥料等支出,有时还是亏本。土地流转帮我家脱了贫致了富啊。”在此打工的陈桃芬说,“公司还准备了车辆接送我们上下班,我只要在这里安心打工就好了。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对于农户来说,普遍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两大功能,这就决定了农民把土地作为命根子来看待,多数的农户认为即使外出打工赚不到钱,还可以返乡种田。因此,土地流转工作的初期,受到了很多农户的抵触。针对此种思想,该县按“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严格规程、有序推进”的思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度规模流转,从2014年起,每年重点打造1个流转重点村,并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村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产业起来了,先行先试的农户富起来了,打消了疑虑的农户们开始积极响应流转。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10.4万亩,比2013年增加8.15万亩。土地流转农户实现了“四有一无”,即:农户有土地流转金,部分农民到企业打工有工资收入,企业无偿提供吃住农民有生活保障,各级政府的惠农政策农民有权享受,农民无须承担任何自然和市场风险。

  “我们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提供创业平台,免费提供给他们地块,教授他们现代化农业的栽种与管理的知识,学会后他们也可以自己去建园创业,如果销售有困难,也可并入到我公司的销售体系来抱团销售。”泰兴公司负责人朱红青说,“农民对创业园的认可度很高,去年3月到12月,就已入驻企业36家,带动了440多人就业。

  41岁的李开红是祥城镇美长村人,2013年,他到于官村流转了4亩多地,开始从事专门的养鸡产业。“我每批养8000只鸡,每年可以养3批半,每次免费找温氏公司拿鸡苗和饲料,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饲养,鸡养大后又卖给温氏公司,一年能有6至7万元的收入。”李开红所说的温氏畜牧公司,是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在祥云的分公司,作为祥云县重点招商企业于2011年落户祥云。该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以记账的形式向养殖户提供鸡苗、饲料、药物及免费的技术指导,并回收全部成鸡,体现了投资少、回报合理的特点。该公司合作家庭农场52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18户。2015年,上市肉鸡625万羽,合作农户户均获利5万元。

  县畜牧局有关负责人说:“在产业引进中,我们既要考虑企业的含金量,还要考虑能为农业发展及农民扶贫是否有带动作用。

  产业扶贫抓增收,是该县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主要思路,通过“党支部+贫困户+企业”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和产业基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脱贫。具体工作中,在增加经营性收入上下功夫,采取“上级补一点、县级部门拿一点、企业扶一点、挂包单位帮一点、互助金借一点、银行贷一点”的方式,帮助贫困户筹集产业发展资金,通过发展种养业拓展贫困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在增加工资性收入上下功夫。主要依托祥云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的优势,动员企业以吸纳劳动力的形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32家企业挂牌设立贫困户就业办公室,面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320个长期性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季节性用工岗位,确保就业人员年人均工资收入3万元以上;在增加资产性收入上下功夫,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自主生产效益较低的农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带动5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户均年增收1900多元;在增加资本性收入上下功夫,鼓励愿办理贴息贷款、自主经营效益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入股合同,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将贴息贷款入股龙头企业,由企业负责偿还本息,农户年终分红,带动26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分红获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