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以沿线土地增值反哺轨道交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8日召开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机制创新研讨会上表示,创新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机制,必须树立多赢协同效应,由轨道交通建设带来沿线土地的增值,反哺轨道交通。
目前,国家已批准43个城市建设规划、总里程8600公里,目前已通车里程3400公里,在建里程约3000公里,年度投资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左右。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投入运行的轨道交通里程将超过6000公里。
“最近很多城市正在调整修编规划,各地实际的建设规模可能比规划规模还有所扩大。”胡祖才说,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比较复杂,投资比较大,平均每公里大概要7亿元。按照规划测算,一年就要超过3000亿元。如果规模继续扩大,所需要的资金还要更多。由于目前我国筹资渠道和主体都比较单一,如何筹措资金来保障建设任务的完成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轨道交通具有公益性,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补贴,这也会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投融资机制创新势在必行,这也是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胡祖才说。近年来,许多地方结合实际,相互借鉴,在投融资机制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投融资创新有效提高了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土地资源,也包括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不仅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城市的发展带来重要的社会效益。
“我们要树立轨道交通发展可持续的理念,从全生命周期来推进多元化筹资。”胡祖才说,要树立多赢协同效应,由轨道交通建设带来沿线土地的增值,以外溢效应来反哺轨道交通。过去很多轨道交通的地下空间特别是一些综合性枢纽没有有效利用,价值没有充分开发出来。沿线的增值,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
胡祖才表示,还要加大政策的创新力度和政府的支持力度。例如,在规划政策时,要和城镇化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统筹考虑,有机衔接;在完善土地政策方面,顺应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创新的需要,使二者配套协调。此外,税收、票价等政策也要进行创新,才能使投融资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大。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创新投融资的具体方案,要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特别是用PPP模式,鼓励沿线综合开发,采取包括债券、证券化等多种模式,实现多渠道筹措资金。
来源:经济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