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昆明社区微型博物馆地图 暑假带上宝贝去探秘

03.08.2015  15:47

在不少人心目中,博物馆仅仅是一个地标、一个象征,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事实上,博物馆应当成为一座城市的客厅、成年人的终身课堂、青少年的第二课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认为,眼下更需要培养市民逛博物馆的习惯。但于昆明而言,这种习惯该如何培养呢?记者发现,近年来不少微型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在社区内悄然建成,不仅成了展示社区文化的载体,也在无形中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历史,为昆明文脉筑城积累丰富资源。目前正值暑假,特地为大家绘制了一份社区微型博物馆地图,各位爸爸妈妈,赶紧带上宝贝,到这些隐藏在社区里的小众博物馆内,感受不一样的文化碰撞吧!

地方特色类

尚义社区滇式风筝传习所

拓东街道尚义社区万寿巷

4栋5单元101号

这一滇式风筝传习所是昆明市唯一一家授牌的滇式风筝传习基地,由盘龙区滇式风筝非遗传承人朱家祥领创,于2013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目前,传习所收集陈列的风筝种类有7种116个(蜜蜂20个、寿星30个、歪桃25个、元宝30个、板式4个、蜈蚣2个、异形造型5个)。

除了展示形态各异的滇式风筝外,该传习所还开展“非遗”进校园、面向群众风筝制作培训、青少年风筝放飞比赛等活动。此外,传习所还代表盘龙区“非遗”进校园项目参加了省“非遗”中心举办的相关活动,参与官渡区“非遗”民间项目展示活动和每年春节昆明市举办的庙会“非遗”项目展示;在培训外国留学生制作滇式风筝的同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暑假期间,带着孩子一同到传习所学习交流切磋风筝制作技艺,将是不错的亲子互动选择。

栗树头社区

民族文化风筝博物馆

七彩俊园8栋

栗树头社区2楼社区活动室

同样是展示风筝,栗树头社区的文化风筝科普馆旨在收藏、陈列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及有关风筝的文物资料。整个博物馆设有风筝历史文化展、风筝精品展、世界精品风筝展、中国精品风筝展、微型风筝综合功能展、民族节庆风筝展、风筝制作全过程放映厅等。

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到风筝的历史、应用及沿革发展,现代风筝的流派及分类等内容。展馆更侧重用详实的风筝文物资料以及风筝实物、文字、操作及应用等,全面展示风筝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国际文化及延伸文化等。如果到滇式风筝传习所学习制作完滇式风筝,再到这里认真了解风筝的历史,岂不更赞?

北站社区

滇越铁路历史博物馆

北站新村三组团

麻蛇沟铁路旁

地处百年米轨铁路核心地,使得北站社区滇越铁路历史博物馆更具地方特色。别看整个博物馆面积仅为89.39平方米,却精心设置了阅览室、娱乐室和陈列室。博物馆现收藏滇越铁路历史藏品有铁路职工工作帽10顶,领花2种,肩章8种,胸章3种,臂章2种,道钉2种,螺栓3种,铁路相关工作证件、书籍7本及其他共计50余份。要知道,这些珍贵资料都是居住在辖区内的铁路职工倾情提供的一手货。

民族风情类

金星社区民族科普之苑

金星小区苑东巷伟龙广场

金星社区为民服务站2楼

别看金星社区不大,但其辖区共有回族、白族、彝族、藏族、傣族等28个少数民族共1792人。为了一解辖区内少数民族居民对家乡的思念,金星社区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民族科普之苑,并于2005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目前,社区民族科普之苑内收集了云南少数民族的部分科技成果展品,包含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生产工具、生活饰品、服装、木雕制品、乐器和民居模型等实物和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少数民族加工、纺织、刺绣、印染、雕刻、编织和建筑模型等。据了解,这些展品几乎都是辖区内少数民族居民捐赠的,有的是他们亲手做的,有的是老家压箱底的物件,可谓是最正宗的民族风情展示品。

而依托社区民族科普之苑,每到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社区内还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欢庆活动,例如泼水节、火把节等,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较为完整地展现不同民族的风情。眼下,彝族火把节将至,感兴趣的市民不妨提前观展了解。

桃源社区少数民族博物馆

桃源街40号2楼

与金星社区情况相似,位于城中心的桃源社区因辖区内少数民族餐饮企业较多等因素,也聚居了较多的少数民族居民。为更好地展示各民族的风俗文化,2011年10月初,桃源社区开设了少数民族袖珍博物馆,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少数民族气氛浓烈的参观场所。

别看整个社区博物馆只有10平方米左右,但内容远比想象的多——不仅有25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纺织,以及艺术制品等,还陈列了苗族传统织布机、苗族绕线机、苗族纺线机。从进门由东往北开始依次是25个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图片,包括傣族、白族、回族、景颇族、藏族等。

此外,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品,如彝族的过山号、景颇族的服饰、苗族的手工制品、傣族的象牙鼓等,做工精致,独具民族韵味。

三转弯水源地苗族博物馆

滇源街道办事处

三转弯村委会杨柳塘村小组

位于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内的三转弯村委会,有苗族家庭269户,是盘龙区唯一一个苗族聚居村民委员会。这里的居民为苗族支系小花苗,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系,黔滇方言的次方言区。怎么样?听上去就很小众,很有特色,这也使得这个苗族博物馆尤显特别。

村民为支持这个博物馆的建设投入了不少心思,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3.34平方米。展馆共分为5个区,第一区主要展示木制储粮器、鸟扣、牛角杯、织布机等劳作用具、生活用品等苗族家居;第二区为服饰掠影,其中小花苗服饰中最为突出的“花背”是展品的主角,这是一种艳丽挑花披肩,通过挑满对称的抽象图案来反映苗族居民心目中特别的历史所指;第三区为绣女之家,展示的全是心灵手巧的苗族妇女刺绣作品,手法精湛,非常漂亮;第四区为舞蹈音乐,通过图片、视频等反映当地居民独特的民族风情;第五区陈列的则为历史文献等。

科普类

桃源社区

袖珍科普馆

桃源街40号2楼

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区,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桃源社区在各方的支持下,筹集10多万元,建成我省首个在社区设立的科普馆。袖珍科普馆不大,但却“五脏俱全”,光学、力学、电学的知识在各种有趣的科普仪器演示下,瞬间简单易懂。整个社区袖珍科普馆科技氛围浓厚,20多件科学器材摆放有序,58件科普宣传画图文并茂。

科普馆常年对社会免费开放,目前已成为周边广大市民及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和认知科学原理的理想园地。特别是辖区内的环城一小,由于这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比较集中的小学,袖珍科普馆建成后,学校的自然科学课堂都已转到袖珍科普馆中。

金江路社区

袖珍科普馆

万华路金禧园二园

东南角金江路社区服务站2楼

有离心现象、光学转动等18件科普器材展示,还有部分社区居民自制科普展示,这些生动有趣的实物展品成为了金江路社区袖珍科普馆的主要展品。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以展示为主的科普馆,金江路社区科普馆更侧重实践,通过与辖区学校联合成立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目前已有900多名学生参加活动,并创作出具有一定质量可以用于教学的1000多件作品。如果因时间等因素无法参与到在科普馆的实作活动中,还可以通过现场扫二维码的方式,线上学习科普知识,非常方便易学。(记者 陆敏)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
云南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成立
楚雄、大理、红河、昆明、丽江、曲靖、文山、玉溪8个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