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街道龙潭社区开展和谐文艺大展演 文化软实力催生发展新活力

20.04.2016  11:14

    欢乐的快板打起来,震天的锣鼓敲起来,自信的笑脸露出来……团结街道龙潭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开始了,无论是70岁的老人,还是6岁的稚童,大家都尽情地跳着,笑着。

    同一个夜晚,30多公里外的永昌街道盛高大城社区精彩的文艺节目也在火热上演。这方山歌才唱罢,那边时尚街舞又登场,引来台下观众掌声阵阵。

    在西山区,无论是社区、广场、还是机关单位单,目光所及之处,各类文艺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方方小舞台,成为群众倾撒热情的大天地,一场场小活动,演绎出和谐社会的民生大戏。

    一个地方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西山区“”向基层,“”朝群众,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挖掘文化底蕴,创新文化载体,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文艺队伍组建

    让基层公共文化“”起来

    锣鼓声声,游龙腾飞。凭借着对民俗文化的喜爱,西苑街道秋苑社区居民刘建斌,不仅将舞龙表演带到北京,获得了云南民族文艺汇演三等奖,还带动身边居民自发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舞龙队伍,在全市各地进行表演。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建斌的舞龙队在西山区碧鸡广场排练时被秋苑社区工作人员发现,顺利成了社区文艺队,不必再为活动无场地,表演没舞台而烦忧,舞龙队“流浪”多年后,终于找到了“组织”。

    而像他们一样散落在各处的文艺团队还有很多,为充分将其融合,最大限度激活基层文化“细胞”,西山区于今年3月31日正式施行了《昆明市西山区业余文艺团队扶持办法》。办法中明确指出,凡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并且在西山区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经常进行公益性演出、服从昆明市业余文艺团队联合机会西山分会管理的业余文艺团队,便可按照属地管理、层层申报的原则,由社区文艺队向街道文化站提申请,文化站进行初评上报至昆明市业余文艺团队联合会西山分会,之后再由专家复审,在已达标定级团队中开展考核、评估、统筹确定扶持团队。同时,为了鼓励业余文艺团队创作出更多富有西山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扶持办法中还专门对业余团队设置了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其创作。

    原来各自为阵的文艺队伍有了归属感和主心骨,许多文艺团队的特色也在其中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依托西山区特色文化资源,运用艺术手段精心包装,西山区打造出了一支支形式多样、个性鲜明、演出质量过硬的文艺团队。

    在群文界说起团结卧龙岗苗族文艺队苗族芦笙舞,几乎无人不知。从刚发现这支文艺队时的自娱自乐水平,到现在的独树一帜,西山区文化馆倾注了很大的经历,经过数十年不间断的提升打造,这支队伍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苗族特色,还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合了许多现代元素,使苗族芦笙舞同时具备了民族性、传承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在2013年的时候,卧龙岗苗族文艺队表演的芦笙舞《赶花山》荣获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

    目前,通过不断引领不同层次的文艺爱好者从“单兵作战”转向团队合作,西山区登记在册的业余文艺团队已有186支,4237人,极大地推动了西山区文艺团队的发展壮大。

     品牌活动创建

    让基层公共文化“”起来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文化品牌是核心。通过打造系列品牌活动,促进公共文化资源提速增质,西山区群众文化不断涌现出亮点。

    在亮点纷呈的文化活动中,民俗活动最受百姓的欢迎。“三月三、耍西山”是昆明民间传统的春游习俗,以前的“三月三”还只是单一的踏青、赏景,为了给这一民俗注入更多文化内涵,西山区在过去“玉兰”调子会活动的基础上,正式推出“三月三·耍西山”民间艺术节。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舞蹈,妙趣横生的花灯表演,精彩的山歌调子对唱,成为越来越多参加三月三民俗活动群众最深刻的印象。在2005年“三月三·耍西山” 作为西山区独有的民俗节庆活动被列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

    每年的西山区音乐节都是一场年度狂欢,来自西山区各地方的文艺队伍齐聚于碧鸡广场,大家唱身边人、演身边事,将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文艺精品,通过歌、舞、戏、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传递文化正能量。台下观众们也纷纷拿起手机、摄像机拍照、录像。

    在现场观众中,还有许多是从各地赶来观看节目的文艺爱好者。“人家队形变化多灵活,值得学习,录下来以后回去当资料好好研究下。”在西山,居民们不仅可以享受年度盛宴,也能“周周有精彩,月月有惊喜”,“魅力碧鸡,和谐西山”广场文化活动每月都会准时在碧鸡广场上演,全区100多支业余文艺团队轮流上演“舞林大赛”。

    一边是传统的民俗活动,一边是现代的文艺活动,两个主流元素的相融,呈现出了别具特色的西山文化。经过多个品牌活动的创建,西山区基层公共文化成功实现了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鼓励精品文艺创作

    让基层文化繁荣基层文艺“”起来

    翻开近年西山区文化建设的“成绩单”,创作人才济济,文艺精品频出。一个个精品文艺,唱响了时代主旋律,也加快了西山区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步伐。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离不开文化人才和文艺精品。为进一步鼓励精品文艺创作,西山区设置了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从西山区基层公共文化运行机制建设专项经费和西山区文化馆免费开放经费中支出,大力扶持文艺精品创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从业余文艺队伍中发现可塑性强的特色节目,并邀请专家对其进行策划、包装和评估,积极组织举办高层次的艺术大赛、学术研讨、精品展示、文化展演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升美誉度。

    花灯小戏《邻居、种鸡、杂毛鸡》荣获“2012年云南省花灯艺术周”节目二等奖和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过山数西》、《相思月夜》、《锦绣春秋—大观楼长联》等音乐作品获得昆明市第六届茶花奖,众多荣誉的背后是西山群文工作者凝心聚力的工作成效,也只是西山区鼓励精品文艺创作工作的冰山一角。

    西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通过深挖文化底蕴,以文化展示、艺术演绎等多种方式,将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手段和时尚元素有机结合,形成了人文底蕴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的西山文化。

    通过一系列惠民工作的开展,文化“软实力”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硬支撑”。西山区把经济发展、民生事业植根于文化的土壤之中,通过一张无形网络,将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桎梏打破,居民需要什么,主管部门就提供什么,全区文化服务资源得以整合,居民文化生活的“私人订制”已经悄然来临。

    西山区如何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主动作为,并运用科技撬动,网联基层?敬请关注西山区基层文化系列报道之四——文化惠民“私人订制”进行时。(昆明日报 记者李杭蓉)

编辑:孙瑞婷责任编辑:徐婷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